[发明专利]一种颅内穿刺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18229.9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3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祝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世芹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34/10;A61B90/11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王虹 |
| 地址: | 2641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定位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颅内穿刺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包括定位尺,所述定位尺为一侧开口的U字形,所述定位尺上设有刻度,所述定位尺U字形内侧面设有定位尺滑动槽,所述定位尺滑动槽内设有游标A和游标B,所述游标A和游标B上方均设有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的轴向位置设有螺丝孔,圆柱形凸起侧面径向位置设有横向贯通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螺丝孔相通,所述游标A和游标B下方设有游标基台,所述游标基台四周设有游标滑动槽,所述游标滑动槽与定位尺滑动槽相配合,使游标可在定位尺滑动槽上滑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定位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容易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颅内穿刺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颅脑穿刺手术临床上比较常见,例如临床上常见的脑出血、脑脓肿、组织活检等经常需要进行穿刺手术。在进行穿刺手术之前,首先要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一旦穿刺位置不准,反复穿刺将会增加脑损伤。因此,手术医生在术前选择合适的穿刺入口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定位方法有手工划线定位、立体定向框架辅助定位、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机器人辅助定位等,但这些定位方法存在 存在操作繁琐、精度不高、材料准备时间长延误手术时机、辅助设备昂贵等问题。专利申请号2018103310239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颅内穿刺定位方法,虽然能够避免传统经验性操作中存在偏差或失误,提高颅内穿刺的精度和效率,但是存在虚拟现实技术设备昂贵笨重,操作繁琐,学习曲线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颅内穿刺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颅内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尺,所述定位尺为一侧开口的U字形,所述定位尺上设有刻度,所述定位尺U字形内侧面设有定位尺滑动槽,所述定位尺滑动槽内设有游标A和游标B,所述游标A和游标B上方均设有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的轴向位置设有螺丝孔,圆柱形凸起侧面径向位置设有横向贯通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螺丝孔相通,所述游标A和游标B下方设有游标基台,所述游标基台四周设有游标滑动槽,所述游标滑动槽与定位尺滑动槽相配合,使游标能够在定位尺滑动槽上滑动。
一种使用颅内穿刺定位装置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行颅脑CT检查前将患者头部贴上两枚电极片,将扫描结果导入三维重建软件,在软件内首先定位血肿中心位置,根据血肿中心位置,定位头皮穿刺点位置,再将两枚电极片和头皮穿刺点位置组成三角形,在软件上测量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2)假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 、c,两枚电极片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一枚电极片Ⅰ和头皮穿刺点间的距离为b,另外一枚电极片Ⅱ和头皮穿刺点之间的距离为c,用一根手术缝合线,其两端固定于定位尺的游标A和游标B上,使手术线的长度等于b+c;
(3)使用定位尺,滑动定位尺上的游标A和游标B,使两枚游标分别重合两枚电极片,再将手术线拉紧,使手术线和定位尺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三维软件上的三角形的三边,这样定位尺对面的三角形顶点就是要确定的头皮上的穿刺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定位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游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手术缝合线示意图;
图5为两枚电极片常规选择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CT结果在三维软件mimics中重建并建立三角形的示意图;
图7为是颅骨定位尺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世芹,未经田世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82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