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车绑定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13838.5 | 申请日: | 202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许锐;边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25 | 分类号: | G07C9/25;G07C9/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飞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绑定 车辆 进出 管理 系统 方法 | ||
一种基于人车绑定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粘贴在车辆上的RFID标签、位于后台的管理平台以及安装于车辆进出口的RFID读头和人脸识别装置;所述RFID标签中包含RFID标签信息,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所有车辆的车辆信息、RFID标签信息以及司机人脸信息;当车辆到达车辆进出口时,读取车辆上RFID标签并识别司机的人脸信息,通过后台的将接收到的RFID标签信息和司机人脸信息与管理平台内存储的对应车辆的RFID标签信息以及司机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就下发开闸指令,控制道闸抬杆,车辆放行,相比于现有的仅通过车牌号或IC卡刷卡的模式,本发明所述的方案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在门岗进出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车绑定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车辆进出管理方式包括:1)通过识别车牌号确认车辆是否有权限进出对应区域;2)通过驾乘人员手持IC卡刷卡确认车辆是否有权限进出对应区域;该方案比较简单,但是却不够安全,任何人手持有权限的IC卡或驾驶有权限的车辆便可以进入对应管控区域。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技术弊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人车绑定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人车绑定的车辆进出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粘贴在车辆上的RFID标签、位于后台的管理平台以及安装于车辆进出口的RFID读头和人脸识别装置;所述RFID标签中包含RFID标签信息,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所有车辆的车辆信息、RFID标签信息以及司机人脸信息,每个车辆的车辆信息与RFID标签信息以及司机人脸信息相关联;
所述RFID读头用于在车辆到达车辆进出口时,读取车辆上RFID标签,获取RFID标签信息,并将获取的RFID标签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
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用于在车辆到达车辆进出口时,识别司机的人脸信息,并将识别到的司机人脸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
所述管理平台用于基于接收到的RFID标签信息和/或司机人脸信息匹配对应车辆,将接收到的RFID标签信息和司机人脸信息与管理平台内存储的对应车辆的RFID标签信息以及司机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基于RFID标签信息以及司机人脸信息的比对结果,判断是否放行所述车辆通过,并向车辆进出口的道闸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平台中存储有各车辆进入车辆进出口的授权进出时间,所述管理平台还用于在接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基于所述RFID标签信息匹配对应车辆,确定所述车辆的授权进出时间,基于所述授权进出时间,判断是否放行所述车辆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车牌识别装置,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牌信息;
所述车牌识别装置用于在车辆到达车辆进出口时,识别所述车辆的车牌信息,并将所述车牌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
所述管理平台还用于将来自车牌识别装置的车牌信息与管理平台内存储的对应车辆的车牌信息进行对比,基于RFID标签信息、司机人脸信息以及车牌信息的比对结果,判断是否放行所述车辆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信息包括对应RFID标签的标签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安装于车辆进出口,所述管理平台还用于在比对不通过时,向报警装置发送报警信息;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报警信息进行报警。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人车绑定的车辆进出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车辆到达车辆进出口时;
通过RFID读头读取车辆上RFID标签,通过人脸识别装置识别司机的人脸信息,并将读取到的RFID标签信息以及识别出的司机人脸信息发送给管理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38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