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1589.6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1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辰;高瑞麟;刘洋;张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1/14;E04C2/30;E04C2/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混凝土 叠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S1、小砼块预先浇筑;S2、桁架砼预先浇筑;S3、叠合板浇筑成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本发明四面不出筋,降低现场施工难度;模具无需开孔,增加了模具的重复使用率,降低成本;上弦肋和腹杆肋预先浇筑硬化,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把上弦肋和腹杆肋插入底板,腹杆内的钢筋锚固在底板中,有效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上弦肋和腹杆肋有效增大了底板的抗弯能力,为免支撑创造有利条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梁为预制梁时,完全实现免支撑,梁为现浇梁时,只需要在端部支撑,中部无需支撑,降低了施工现场的难度和成本;预制50mm、现浇70mm,减少了板厚,增加了建筑净高,降低了结构荷载,减少了总混凝土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被兴建,而钢筋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怎样科学合理的运用成为现在建筑界的研究重点。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现有的大部分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存在现场施工难度大,工厂生产效率不高,楼板厚度偏厚。因此,亟需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S1、小砼块预先浇筑;
S2、桁架砼预先浇筑:于模台面上放置桁架砼模具;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一定数量浇筑成形的小砼块,每两个所述小砼块间隔一定的距离;于所述桁架砼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S3、叠合板浇筑成形:于另一模台面上放置叠合板模具并对其进行组装;于所述叠合板模具内放置钢筋网片;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一定数量的吊环,并放置所述浇筑完成的钢桁架砼;于所述叠合板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即得所述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
所述底板在生产和施工时,采用钢筋网片浇筑构件,而非人工绑扎;且四面不出筋,如需出筋,则额外附加一级钢,生产时模具不需要开孔。
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数量为4~10。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数量为7。
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间距为300~600mm。
优选地,于所述桁架砼模具上放置小砼块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所述吊环的数量为2~6。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绑扎所述吊环的数量为4。
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放置所述钢桁架砼的数量为2~6。
进一步优选地,于所述钢筋网片上放置所述钢桁架砼的数量为4。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多个与所述底板垂直的上弦肋和多个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吊环;所述上弦肋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上弦肋之间的多个腹杆肋,以及所述多个腹杆肋之间形成多个矩形孔洞。
优选地,所述底板下表面与所述上弦肋上表面间的距离为楼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叠合板的预制厚度为50mm,现浇厚度为70mm,与现有的大部分预制板预制60mm、现浇70mm减少了10mm板厚。
优选地,所述叠合板接缝处采用密拼接缝,无需现场支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5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消音堡的缓冲板
- 下一篇:一种电池组SOC的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