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耐腐衬胶渣浆泵生产用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0576.7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何祥炎;张彦明;杨文琪;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1D7/06;C21D1/30;C21D1/18;C21D9/00;B24C1/08;B24C1/00;B24C3/04;B24C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李金标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耐腐衬胶渣浆泵 生产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渣浆泵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耐腐衬胶渣浆泵生产用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先用废弃钢、硅含量较低的生铁、高碳锰铁、电解铜、纯镍加入到电炉中熔炼;2)变质处理:采用Re—V—Ti—Bi—Mg复合变质剂对铁液进行复合变质,复合变质剂总质量分数为1.2~2.1%,其中Re占质量分数为0.6~1.0%,V占0.1~0.2%,Ti占0.2~0.4%,Bi占0.1~0.2%,Mg占0.2‑0.3%,变质剂采用随流法在浇注过程中加入;3)抛丸处理:采用高效抛丸装置对叶片进行快速表面清理和强化;4)去应力退火:200~280度下进行去应力退火4小时,然后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出中心安装孔;5)淬火+回火:采用阶梯加热方式加热到1050度进行淬火,保温4~6小时,然后用275度6小时回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渣浆泵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耐腐衬胶渣浆泵 生产用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渣浆泵是指讲指通过借助离心力(泵的叶轮的旋转)的作用使固、液混合 介质能量增加的一种机械,将电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和势能的设备。主要适用 于:矿山、电厂、疏浚、冶金、化工、建材及石油等行业领域。
渣浆泵在生产加工时,需要用到一种抛丸机,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 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 几乎所有的铸钢件、灰铸件、玛钢件、球铁件等都要进行抛丸处理,这不仅是 为了清除铸件表面氧化皮和粘砂,同时也是铸件质量检查前不可缺少的准备工 序。
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过流件耐磨材料种类很多,渣浆泵常用的耐磨材 料主要有三类:高铬铸铁和镍硬铸铁、橡胶和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其中高 铬铸铁运用得最为广泛,被誉为“第三代金属抗磨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 多用于浆体中含有粗大且尖锐的选矿和矿石加工业。但是虽然普通高铬白口铸 铁有很高的耐磨性,但其韧性较差,在承受大颗粒固体颗粒高速冲刷时容易造 成叶轮表面材料的脱落,在断面上容易因腐蚀而形成凹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耐腐衬胶渣浆泵 生产用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耐磨耐腐衬胶渣浆泵生产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先用废弃钢、硅含量较低的生铁、高碳锰铁、电解铜、纯镍加 入到电炉中熔炼;
2)变质处理:采用Re—V—Ti—Bi—Mg复合变质剂对铁液进行复合变质, 复合变质剂总质量分数为1.2~2.1%,其中Re占质量分数为0.6~1.0%,V占 0.1~0.2%,Ti占0.2~0.4%,Bi占0.1~0.2%,Mg占0.2-0.3%,变质剂采用随流 法在浇注过程中加入;
3)抛丸处理:采用高效抛丸装置对叶片进行快速表面清理和强化;
4)去应力退火:200~280度下进行去应力退火4小时,然后用机械加工方 法加工出中心安装孔;
5)淬火+回火:采用阶梯加热方式加热到1050度进行淬火,保温4~6小 时,然后用275度6小时回火。
包括抛丸室、滑轨、支撑块、吊钩、除尘箱和抛丸机,所述抛丸室上端设 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设有对称分布的滑轨,所述滑轨内设有滑块,所述 滑块底部设有吊钩,所述抛丸室外侧设有多个抛丸机,所述抛丸机均通过连接 管与抛丸室连通,所述抛丸室通过进气管与除尘箱连通;
所述吊钩底部设有相连接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抛 丸杆,每组抛丸杆为两个,每组抛丸杆与固定柱之间转动连接,且每组抛丸杆 之间设有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设有相铰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 块与相应的抛丸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外侧均设有多个固定连接且用于 悬挂的定位勾,所述抛丸室内设有多个固定连接且用于带动定位勾转动的翻转 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0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气嘴与空气压缩机软管相连接的防喷出接头构造
- 下一篇:车辆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