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排涝期积水道路面源污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0542.8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曹林涛;王景芸;韩尚宇;郑俊杰;马婷婷;曾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17/00 | 分类号: | E04H17/00;E04H17/14;E03F5/04;E01C11/00;B01D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排涝 积水 道路 污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排涝期积水道路面源污染的方法,准备过滤性均布网眼的板块状篱笆若干,准备轻质且光滑平整的卷材若干;沿绿地边缘与硬化铺装搭界处布置篱笆进行阻隔,在路侧人行道表面上贴地平铺卷材并固定,有间隔地在横坡的坡脚处组合篱笆成半圆状围栏并由三角支撑杆稳定,在道路积水最深路段的非车行道位置贴地铺设卷材并固定,在卷材上方平躺有若干带叶的新鲜树枝;在下泄雨水口外围,以雨水口为中心采用篱笆围合成圆圈状,并且篱笆下部包裹有纱布。本方法可抑制径流的冲刷污染与雨污交织污染并减轻处置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排涝期积水道路面源污染的方法,属于市政工程环境卫生领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在国内得到比较广泛地认知,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水环境效果。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雨水渗透、净化与收集利用,但是对暴雨导致的内涝与污染问题需要重视。近年来暴雨频繁,尤其是南方,多地在雨季成为泽国,多条交通线路受阻,多辆汽车被水浸泡。不仅如此,中部汉水流域受暴雨的影响也比较严重,不少城市非涵洞地段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较长时间的积水内涝,影响交通出行。城市道路及其临接有道路绿化带与路侧绿地,多有灌木丛,内部枯枝败叶本来是灌木的养分;但是内涝中,绿化带内的枯枝败叶等漂浮流失,与易冲刷的泥渣一并进入道路,甚至部分污水管道也出现溢出,雨水也成为了含有绿化垃圾与泥渣的一定程度的污水。部分高底盘汽车在道路上往来涉水飞驰导致波浪,也夹带绿化的枯枝败叶与泥渣流失。雨停水消后,积水路段露出,城市道路及其人行道表面沉淀有厚薄不均的泥渣,人工铲除与反复冲洗又进入雨水系统发生二次污染。当暴雨频发与内涝可能成为多发事件,对于城市道路,需要考虑暴雨排涝期间抑制径流的冲刷污染与雨污交织污染并减轻处置难度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抑制排涝期积水道路面源污染的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披露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分下列步骤完成:
步骤1、准备过滤性均布网眼的板块状篱笆若干,准备三角支撑杆与细绳若干,准备轻质且光滑平整的卷材若干;
步骤2、在预期淹没绿地的边缘,沿绿地边缘与硬化铺装搭界处齐地布置篱笆进行阻隔并采用细绳束缚固定,必要时组合篱笆使顶部高出预期的水位;
步骤3、在路侧人行道表面上贴地平铺卷材并固定;
步骤4、沿水流注入道路的纵向,有间隔地在横坡的坡脚处组合篱笆成半圆状围栏并由三角支撑杆稳定;
步骤5、在道路积水最深路段的非车行道位置,贴地铺设卷材并固定;
步骤6、在卷材上方,平躺有若干带叶的新鲜树枝;
步骤7、在下泄雨水口外围,以雨水口为中心采用篱笆围合成圆圈状,并且篱笆下部包裹有纱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一中的篱笆,网眼长度在1-3厘米且宽度在0-1厘米,网眼凹凸相间且中部致密上下部稀疏;所述步骤六中的新鲜树枝,长度在1-3米,粗壮端头的直径在1-3厘米,蓬松高度30-50厘米,叶片数量30-150张;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卷材,宽度在1-2米。
特别地,步骤一中的卷材可以是塑料布、防水布、油毛毡,尤其是可以一次性草垫代替;步骤一中的篱笆可以是竹条或藤条编制的透水性围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0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