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机床的送料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0162.4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1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赛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赛虎 |
主分类号: | B21D43/02 | 分类号: | B21D43/02;B21D43/28;B08B9/0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机床 送料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机床的送料机,其结构包括传送机构、控制器、底座,控制器安装于底座的前端位置,传送机构嵌固于底座的上端位置,通过铁制棒状材料对受力板上的内接环产生的挤压能够使内接环向下挤压助推板,再通过外接环上端助推板向下摆动,能够使摆动板在增摩块的配合下摆动推动内接环进行转动,以至于集锈槽能够在转动至助推板内侧上端时将集锈槽内部的铁锈排出,通过弹性条能够向下快速推动转动至助推板内侧上端的下推板向下伸出,从而使下推板伸出产生的甩力能够将集锈槽内部的大部分铁锈甩除,且通过下推板向下伸出产生的惯性力,能够将受力板内部残留的带静电铁锈振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自动机床的送料机。
背景技术
自动机床送料机主要是用于对自动机床机床加工原材料进行持续传送的设备,大多与自动切割机床配合,安装于自动切割机床的进料端,再将待切割的原材料不断的向前传送入自动切割机床的切刀底部,从而使自动切割机床能够持续的将原材料切割成均匀的成品,且自动机床传送机能够对片状材料以及棒状材料进行传送,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自动机床的送料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
若自动机床送料机对外表生锈的铁制棒状材料进行传送,且自动机床送料机的出料口比自动切割机床的操作台较高,则会使外表生锈的铁制棒状材料朝下倾斜传送,以至于出料口内壁会将铁锈刮落在其内部,若棒状材料的长度极长,则会导致铁锈大量累积的厚度将棒状材料向上顶至与出料口内壁紧密贴合,以至于棒状材料会出现传送受阻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机床的送料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机床的送料机,其结构包括传送机构、控制器、底座,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底座的前端位置,所述传送机构嵌固于底座的上端位置;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外框、传送架、出料口,所述传送架与外框的内壁活动卡合,所述出料口与外框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料口包括外管、受力板、联动架、弹力片,所述受力板通过联动架与外管活动卡合,所述弹力片安装于受力板与外管之间,所述受力板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外管的内侧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受力板包括外接环、助推板、内接环、集锈槽,所述助推板与外接环活动卡合,所述内接环的外侧与助推板相贴合,所述集锈槽与内接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助推板设有六个,且均匀的在外接环的内侧呈圆形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助推板包括板体、连接杆、摆动板、增摩块,所述连接杆活动卡合于摆动板与板体之间,所述摆动板与板体的底部及铰链连接,所述增摩块安装于摆动板的前端靠下方位置,所述增摩块的底部采用密度较大的丁腈橡胶材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集锈槽包括框架、下推板、弹性条,所述下推板与框架活动卡合,所述弹性条安装于框架与下推板之间,通过机构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下推板向下伸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推板包括板体、弹力片、活动板,所述弹力片安装于活动板与板体之间,所述活动板与板体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活动板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板体的底部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板包括收缩板、承接板、中接杆,所述收缩板与中接杆活动卡合,所述中接杆与承接板嵌固连接,通过机构摆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收缩板向着承接板的方向进行收缩。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铁制棒状材料对受力板上的内接环产生的挤压能够使内接环向下挤压助推板,再通过外接环上端助推板向下摆动,能够使摆动板在增摩块的配合下摆动推动内接环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内接环在对铁制棒状材料传输的过程中进行转动,以至于集锈槽能够在转动至助推板内侧上端时将集锈槽内部的铁锈排出,有效的避免了出料口的内壁与铁制棒状材料的贴合处会累积铁锈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赛虎,未经陈赛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01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