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分布式煤岩变形点定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8671.3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1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杰;秦松;秦伟;宋万新;张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联群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分布式 变形 定位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矿井分布式煤岩变形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连接多个基站(101)的总站(1)、移动探测车(2)、红外传输模块(4);所述的总站(1)位于矿井地面副井井口调度室内,所述的移动探测车(2)位于工作面运输巷巷道内沿中线行驶,所述的多个基站(101)分别设在矿井开采水平通道与副井井筒连线交叉处,基站(101)通过防爆光纤(3)与移动探测车(2)连接实现井下数据传输,所述的总站(1)借助设在副井井筒内的多个红外传输模块(4)无线控制多个基站(101)形成无线传输子网,所述的红外传输模块(4)沿着副井井壁间隔布置,且每个基站(1)内单独布置一个;所述的总站(1)和基站(101)内均装载有服务器(5)和与服务器(5)相连的LCD液晶屏(6),所述的服务器(5)装载有相对坐标绘图软件,相对坐标绘图软件借助于VB可视化语言编写并依据传输数据自动形成曲线,通过LCD液晶屏(6)显示开采水平范围内的定位及煤岩变形整体情况;
所述的红外传输模块(4)包括红外发射子模块(401)和红外接收子模块(402),红外传输模块(4)沿着副井井壁间隔布置的距离为25-35m;
所述的多个基站(101)为N个,1≤N10;
所述的移动探测车(2)包括防爆箱(202)、设在防爆箱(202)顶部和左右方向布置的伸缩杆(206)、支撑杆(208),所述的伸缩杆(206)端部连接有识别锚杆托盘的形状识别传感器(210)和微扫描探头(211),所述的支撑杆(208)端部连接有超声波测距探头(205)、照明灯(203)及警示灯(218),所述的防爆箱(202)内部布置防爆发动机(201)、步进电机(207)、旋转电机(217)、单片机(204)和制动器(209),防爆箱(202)的前部设有万向轮(214),后部设有定向轮(215),步进电机(207)、形状识别传感器(210)、微扫描探头(211)、云存储模块(212)、红外传输模块(4)、旋转电机(217)、警示灯(218)构成了单片机(204)的外围电路,所述的步进电机(207)与伸缩杆(206)连接控制伸缩杆(206)伸缩,所述的照明灯(203)与防爆发动机(201)相连实现照明供电,所述的万向轮(214)与定向轮(215)借助于可旋转桁架(213)与防爆箱(202)固定,通过红外遥控器(216)控制移动探测车(2)内部的红外传输模块(4)实现无线传输,所述的警示灯(218)设定在煤岩巷道变形超过15%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分布式煤岩变形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探测车(2)左侧的万向轮(214)和定向轮(215)与右侧的万向轮(214)和定向轮(215)的距离为适用于井下轨道800mm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分布式煤岩变形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204)为AVR单片机;所述的云存储模块(212)的容量为2T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分布式煤岩变形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206)的作用长度为1~1.8m,且在步进电机(207)控制下速率为0.05~0.15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分布式煤岩变形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扫描探头(211)的扫描范围角度为120°的圆弧形区域,扫描范围角度在围岩壁面的投影直径为0.2~0.5m的圆形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86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