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脊柱骨数目的大黄鱼新品系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8268.0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9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苗亮;石华洪;李明云;陈炯;俞淳;张立宁;邵鑫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台州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脊柱 目的 大黄鱼 品系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脊柱骨数目的大黄鱼新品系的选育方法,特点是以水产新品种大黄鱼“东海1号”为基础群体,通过麻醉后X光拍照的方法确定脊椎骨数,无伤害的筛选出27或28枚脊椎骨的个体作为亲鱼繁育下一代,以相同方法连续筛选和繁育2‑3代,获得27椎或28椎大黄鱼新品系,优点是新品系大黄鱼体形更为细长、尾长/体长比值更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鱼新品系的选育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脊柱骨数目的大黄鱼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鱼(
已有的大黄鱼培育方法中,挑选亲鱼的依据主要有称重、形态测量以及结合分子标记。李明云等的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培育的大黄鱼的培育方法”(专利号ZL200510060346.1)对鱼体测量后计算尾柄长/尾柄高、体长/体高,并提取血液DNA模板进行RAPD分析,挑选出尾柄长/尾柄高为3.6、体长/体高为3.9且具有871bp的RAPD特异性标记的大黄鱼亲本。韩坤煌等的发明专利“一种培育大黄鱼苗种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筛选分子标记”(专利号ZL201610686101.8),首先根据称量的鱼体体重筛选出大黄鱼生长轴相关基因连锁SSR分子标记组合,然后用引物对候选亲鱼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条带筛选出携带有目的基因型或基因型组合的大黄鱼亲鱼用以培育子代。由于鱼的体重、体形易受养殖环境及喂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仅根据测量数据筛选出的体形好亲鱼其特征无法稳定遗传给子代,而目前尚未发现与大黄鱼体形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
骨骼作为支撑鱼躯体的基本结构,与鱼体的生长发育、体形均密切相关。1957年,邱书院研究了购自福建厦门鱼市场的大黄鱼骨骼,共有26枚脊椎骨(邱书院. 大黄鱼骨骼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2):99-109.)。1962年田明诚等统计了野生海捕的7个不同地理群体大黄鱼的脊椎骨数量,发现各群体都是以脊椎骨数为26枚的个体为主(占99%以上),其中北部的吕泗洋、岱衢洋和猫头洋三个群体中均有少量脊椎骨数为25枚和27枚的个体(岱衢洋群体中27枚脊椎骨个体比例最高,为0.8%),而南部的官井洋、南澳、汕尾、硇洲四个群体中仅有少量脊椎骨数为25枚的个体、未见有27枚的个体,表明不同地理群体的大黄鱼骨骼系统存在差异(田明诚,徐恭昭,余日秀. 大黄鱼
“东海1号”大黄鱼是由宁波大学和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编号:(2014)新品种证字第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3),其原始亲本为2000年捕捞自浙江岱衢洋的野生大黄鱼,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东海1号”大黄鱼不仅生长速度快、耐低温能力强,而且体形较好,脊椎骨数为26-28枚(苗亮,李明云,陈炯,等.快长、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种东海1号的选育[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22(10):1314-1320.)。2018年11月,我们从海水养殖网箱中随机捞取了100尾1龄的“东海1号”大黄鱼,检测显示脊椎骨数为26枚、27枚和28枚的鱼分别有27尾、71尾和2尾,且脊椎骨数目越多鱼的体形越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台州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宁波大学;台州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8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化液分离萃取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双柜门户外变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