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湾区仔鱼的行为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8145.7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5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蒋日进;李凯;李哲;隋宥珍;朱玉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7/292 | 分类号: | G06T7/292;G06T7/285;G06T5/00;G06T7/73;G06T7/13;G06F16/783;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徐佳晶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湾 仔鱼 行为 监测 系统 | ||
一种用于海湾区仔鱼的行为观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括:河口区的培育箱体(1),主摄像机(2)、至少一个位置辅助摄像机(3)和计算机(4),虚拟隔离板(5),所述箱体(1)呈方体;主摄像机(2)设置在箱体的顶部,虚拟隔离板(5)将箱体分割成隔离箱体,所述计算机(4)中安装有软件包,所述软件包具有通信模块(10)、行为信息处理模块(11)、视频存储数据库(12)、历史记录数据库(13)和显示器输出模块(14);所述主摄像机(2)和位置辅助摄像机(3)拍摄隔离水箱(1)内部,根据所述视频存储数据库(12)中的视频数据,所述行为信息处理模块(11)从视频存储数据库(12)中提取图像要素,以及提取位置信息,其中的位置信息通过主摄像机(2)和位置辅助摄像机(13)确定仔鱼的三维位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培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鱼类早期发育行为的测定装置;并且进一步的,还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行为从简单的、瞬间的和定时的动作,变为复杂的一系列动作。鱼类作为低等的脊椎动物,在它们的行为中不存在推理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本能行为,并清楚地显示出趋性行为和条件反射行为。鱼类行为是指鱼类进行的各种运动,是鱼类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的外在反应,包括游泳、摄食、生殖、呼吸等运动。近年采鱼类行为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鱼类行为学大部分研究还是侧重于捕捞业方面,真正运用干培育生产上还不太普遍。
目前而言,鱼类行为学方面主要有4种研究方法。(1)现场观测法:具有形象化和实在化的优点,包括直接目测与仪器观测两类。(2)渔获试验法:应用不同渔具、渔法的渔获比较来间接地查明鱼类行为的方法,便干生产者应用。(3)水槽实验法:用鱼或模型网具在水槽中试验,能排除众多复杂的环境六素,强化某一个刺激源的作用,易干直接观测及定量比较,可作为现场试验的基础。(4)鱼群行为模拟法: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正鉴别,使鱼类行为规律进行数学模式化,分析鱼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关系。
现有技术文献1公开了一种基干视觉感知鱼类行为的生物水质监测系统,包括用于盛放鱼类的透明鱼缸、用于监视鱼类行为的摄像机、视频采集卡和水质监测中心,所述鱼缸位于摄像机的视觉范围内,各个摄像机均通过视频采集卡与水质监测中心数据通信连接,水质监测中心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目标跟踪模块和鱼类行为数据分析模块,鱼类行为数据分析模块包括数据建模部分和数据匹配部分,获取待分析水域的图像帧序列的数据,并代入到模型公式(6)、(7)中匹配。
现有技术文献2公开了一种虾虎鱼仔鱼藏匿性测定装置,包括水箱(3),藏匿块(4),圆洞(10),还包括横杆(1),挂钩(2),摄像头(5),数据传输线(6),显示器(7),显示数据线(8),电脑主机(9),藏匿块(4)置于水箱(3)底部,藏匿块(4)设置有圆洞(10),水箱(3)顶部放置一根横杆(l),摄像头(5)通过挂钩(2)挂在横杆(1)上,通过数据传输线(6)连接到电脑主机(9),显示器(7)通过显示数据线(8)与电脑主机(9)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1:CN102012419B;
现有技术文献2:CN201504488U。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仔鱼的行为监测系统均通过鱼缸装置以及视觉装备、并通过对视觉图像分析来监测鱼仔的行为;鱼缸中的鱼类并不能够真实的反应鱼类的行为。并且,鱼缸的测量在缸体外设置的相机等检测设备与水体中直接监测的环境不同,水体中直接测量过程中,环境中的噪音非常大。本发明则通过在河口区设置仔鱼的行为监测系统,通过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有效的降低环境噪音对仔鱼行为的影响,真实的反应仔鱼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8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