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重训练用羽毛球拍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07268.9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3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邹循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A63B10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重 训练 羽毛球拍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重训练用羽毛球拍及其使用方法,属于体育器材领域,它通过给框架注水的方式来增加其重量,加大手腕对球拍的控制力,并利用离心力使实心球进行离心运动,进一步提高加重效果,通过挥拍时的惯性时使甩球甩出,从而使连接绳拉动驱动杆转动,利用棘爪与齿的卡接作用使转动球旋转起来,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在惯性定律和角动量作用下转动球持续旋转并产生强大的力量,从而增加手腕握住手柄时的握力,加重训练效果,而且转动球与驱动杆之间仿照棘轮的驱动方式,这样在驱动杆反转时不会阻碍转动球的运动,这样随着挥拍的频率和速度的加快,转动球的转速会越来越高,进而加重握住手柄的力度,提高训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重训练用羽毛球拍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也可以说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体育就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是自从体育产生以来,强身健体及其娱乐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羽毛球在我国有着良好的群众运动基础和大众普及亲和度,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青少年可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增长身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达到出出汗、弯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从而增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对于专业羽毛球运动员来说,平时训练用的羽毛球拍质量是第一,因为训练的强度比较大,所以要经久耐用,但是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提高手腕的力度,需要增加羽毛球拍的重量,而现有的羽毛球拍质量都是固定的,若是在球拍上增加配重块,不仅影响球拍的正常使用,而且挥拍时的惯性会让配重块脱落,容易伤到人。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重训练用羽毛球拍及其使用方法,它通过给框架注水的方式来增加其重量,加大手腕对球拍的控制力,并利用离心力使实心球进行离心运动,进一步提高加重效果,通过挥拍时的惯性时使甩球甩出,从而使连接绳拉动驱动杆转动,利用棘爪与齿的卡接作用使转动球旋转起来,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在惯性定律和角动量作用下转动球持续旋转并产生强大的力量,从而增加手腕握住手柄时的握力,加重训练效果,而且转动球与驱动杆之间仿照棘轮的驱动方式,这样在驱动杆反转时不会阻碍转动球的运动,这样随着挥拍的频率和速度的加快,转动球的转速会越来越高,进而加重握住手柄的力度,提高训练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加重训练用羽毛球拍,包括羽毛球拍本体,所述羽毛球拍本体包括手柄、中管和框架,所述手柄、中管和框架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框架为中空结构,所述框架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底座,且每个底座上均连接有实心球,所述实心球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绳,所述手柄内固定连接有注射件,所述注射件的下端开设有注射口,且注射口上螺纹连接有后套,所述中管内固定连接有通管,且通管与注射件连通,所述中管靠近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件,所述注射件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多个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球,相对的两个所述转动球之间设置有驱动杆,且驱动杆贯穿转动球并通过弹簧卷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侧壁缠绕有连接绳,且连接绳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甩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未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7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