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端触点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4579.X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3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彭旭;上官睿鹏;何伟;李柯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卓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06F8/10;G06F8/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叶琦炜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端 触点 接入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端触点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构建用于多环境及多访问通道的可执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S200、通过开发环境对可执行应用程序的对应的业态业务进行自定义编辑,其中每个业态业务独立;S300、通过网络访问标准及开放接口实现客户端与业态业务的交互访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端触点接入装置及存储介质。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实现一套代码在前端多触点一次开发,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复用,统一了多业态会员体系相互认证,同时支持多触点多平台发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端触点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的发展,涌现出了针对用户需求开发出的大量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往往是通过不同语言分别开发的,比如IOS使用Object-C语言开发,android使用Java语言开发,这种开发模式,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项目上线周期长。
针对包含多业态的大型集团企业,多业态业务会员接入需要分别通过接口打通多业态之间的会员体系,开发成本和联调成本高,不同系统之间会员身份打通需要分别对接,标准不统一并且无法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端触点接入方法,统一了多业态会员体系相互认证,同时支持多端复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多端触点接入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多端触点接入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多端触点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构建用于多环境及多访问通道的可执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S200、通过所述开发环境对所述可执行应用程序的对应的业态业务进行自定义编辑,其中每个所述业态业务独立;S300、通过网络访问标准及开放接口实现客户端与所述业态业务的交互访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300包括:S310、检测客户端登录时,获取用户登录信息;S320、根据所述用户登录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网络访问标准和访问标识;S330、将所述访问标识和所述用户信息作为键值存入缓存;S340、将所述网络访问标准返回至所述可执行应用程序;S350、通过所述网络访问标准访问所述业态业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310具体包括:通过会员系统提供的登录SDK实现所述可执行应用程序的登录操作,并获取所述用户登录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S350包括:解析所述网络访问标准得到所述用户基本信息,根据所述用户基本信息为客户端提供基础业务的访问;通过所述网络访问标准解析出的访问标识,并调用会员系统得到用户详细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详细信息为客户端提供高级业务的访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用户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姓名、用户ID和用户性别;所述基础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查询、修改和添加所述用户基本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用户详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积分、用户余额和用户账单;所述高级业务包括但不限于查询、修改和删除所述用户详细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执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包括平台支撑层、基础支撑层和统一业务实现层,所述平台支撑层包括但不限于PC浏览器、Android原生API、IOS原生API及小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多端触点接入装置,包括:架构开发模块,用于构建多环境及多访问通道的可执行应用程序开发环境;业务开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开发环境对所述可执行应用程序的对应的业态业务进行自定义编辑,其中每个所述业态业务独立;业务访问模块,用于通过网络访问标准及开放接口实现客户端与所述业态业务的交互访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卓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卓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45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