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渗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3599.5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计晓隆;刘志华;贾进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拓邦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4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领域,公开了一种抗渗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00‑350份再生混凝土;50‑75份矿渣粉;50‑75份粉煤灰;600‑650份碎石;5‑6份稻草;4‑5份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2‑3份丙烯酸环氧丙酯;0.2‑0.4份乳化剂。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在乳化剂存在条件下,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和丙烯酸环氧丙酯混合可得到粒径较小的聚合物微粒并增强粒子稳定性,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表面活性作用可适当减小水灰比,使混凝土更趋密实,提高抗渗性;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和丙烯酸环氧丙酯的羧基基团之间易形成氢键,得到的聚合物相可在混凝土硬化后填充混凝土内的部分毛细孔和其他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渗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目前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目前为了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通常使用再生混凝土制备新的混凝土,随着现代建筑的使用环境的严酷化,对具有抗渗、耐磨性能的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的混凝土的抗渗、耐磨性能还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渗耐磨混凝土。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渗耐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渗耐磨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200-350份再生混凝土;
50-75份矿渣粉;
50-75份粉煤灰;
600-650份碎石;
5-6份稻草;
4-5份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
2-3份丙烯酸环氧丙酯;
0.2-0.4份乳化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添加矿渣粉和石灰石增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在乳化剂存在条件下,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和丙烯酸环氧丙酯混合可得到粒径较小的聚合物微粒并增强粒子稳定性,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且通过聚合物微粒的表面活性作用可适当减小水灰比,使混凝土更趋密实,提高抗渗性;另一方面,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和丙烯酸环氧丙酯均含有极性的羧基基团,羧酸之间容易形成氢键,得到的聚合物相又可在混凝土硬化后填充混凝土内的部分毛细孔和其他空隙,且聚合物相弹性模量低,可大量吸收外力对混凝土做的功,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即提高抗渗性和耐磨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4-5份间苯胺基甲硫醚、2-3份5-脲基乙内酰脲和0.1-0.2份4-二甲氨基吡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苯胺基甲硫醚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在4-二甲氨基吡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间苯胺基甲硫醚和含有可发挥分子间氢键作用的脲基的5-脲基乙内酰脲反应产生协同作用,二者混合后得到的产物一方面可进一步渗透于混凝土内的部分毛细孔和其他空隙,同时又可可进一步增强界面强度,由此稳定提升混凝土的抗渗和耐磨性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0.8-1份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拓邦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拓邦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3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