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灵活性热电厂的电力系统风电消纳情况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1989.9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3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饶宇飞;赵华;李晓萌;张振安;朱全胜;李程昊;潘雪晴;刘芳冰;田春笋;李健;宫昊岩;吕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28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活性 热电厂 电力系统 风电消纳 情况 评估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含灵活性热电厂的电力系统风电消纳情况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定电力系统的系统参数,所述系统参数包括:系统的发电负荷、风电功率、机组参数、各机组各时段开停机状态、热电厂的热负荷以及各热电厂所配置的储热装置和电锅炉的容量;
S2、获取未进行灵活性改造时系统各时段的原始弃风功率,所述原始弃风功率通过对所述系统参数计算获得;
S3、从初始时刻开始,逐时段计算切除热电机组低压缸并启动储热装置和电锅炉后热电厂的最小出力;所述最小出力是根据改造前各时段原始弃风功率、改造后灵活性热电厂的电出力边界以及给定的风电消纳策略计算获得即基于风电消纳策略进行各热电机组发电空间的分配或者弃风电量的分配,以得到各时段改造后系统的弃风功率以及灵活性热电厂的电负荷,进而确定出所述最小出力;
S4、获取系统总的弃风电量和调峰补助费用并进行评估;在所述S2中,计算热电厂灵活性改造前系统各时段的弃风功率PtW,C,0对应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下标t表示各时段、t=1,…,T、T为评估时间,上标W,C,0表示改造前弃风功率,系统等效负荷PtDX=Dt-PtW,Dt表示t时段的电力系统负荷,PtW表示t时段电力系统的风电出力;表示t时段热电厂灵活性改造前系统的最小出力,即所述最小出力是通过对电力系统内各开机电源的最小电出力求和获得;在所述S3中,所述风电消纳策略为:若原始弃风功率为0,则根据系统的富余发电空间以及各灵活性热电厂的上调峰能力进行发电空间的分配即根据储热罐的空闲蓄热空间、储热罐的最大储热功率、热电厂的热负荷、发电机组的运行区间以及储热空间的分配策略,得到各时段改造后系统的弃风功率PtW,C,1、灵活性热电厂的电负荷Pt并计算储热罐的储热量和热电厂的最小出力;若原始弃风功率不为0,则根据热电厂灵活性改造前系统弃风电量以及各灵活性热电厂的下调峰能力,进行弃风电量的分配即根据原始弃风功率、灵活性热电厂的电出力下边界以及系统的风电消纳策略,得到各时段改造后系统的弃风功率PtW,C,1、灵活性热电厂的电负荷Pt并计算储热罐的放热功率、电锅炉的运行功率和热电厂的最小出力;
其中,具有切缸能力的热电机组改造后的电出力边界包括电出力上边界和下边界其根据储热装置的实时热量和电锅炉的容量计算;具体的,电出力边界通过下述方法获得:根据分配得到的各热电厂电负荷Pt,进行热电厂内部的协调运行,计算各时段末储热装置的剩余热量,以计算下一时段初灵活性热电厂的电出力边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从0时段开始,根据储热装置的实时热量和电锅炉的容量,计算具有灵活切除低压缸能力的热电机组电出力上边界和下边界各自对应的计算式为:
1)电出力上边界
其中:
为热电机组在纯凝工况下的最大电出力;cv1为热电机组所对应的最大电出力下进气量一定时每抽取单位供热热量时电功率的减小值;cm为热电机组在背压工况下的电热出力比;Hmax为热电机组的最大抽汽供热功率;HB′表示切除低压缸后热电机组的最大供热功率;HC′表示切除低压缸后,热电机组电出力最小的时候对应的供热功率;为电锅炉的最大运行功率;η为电锅炉的电热转换效率;分别为储热装置在t时刻的最大储、放热功率,可表示为:
其中,CHS为储热装置的容量;为上一时刻末储热装置的剩余热量;为储热装置的最大储热功率;为储热装置的最大放热功率;
2)电出力下边界
其中:
为热电机组在纯凝工况下的最小电出力;cv2为热电机组对应的最小电出力下进气量一定时每抽取单位供热热量时电功率的减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19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