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1944.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4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汤向华;李秋实;江洪成;江辉;徐晓轶;王生强;王栋;胡新雨;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12;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究 主动 配电网 分布式 电源 多样性 负荷 交互作用 机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以最小化主动配电网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调度策略来提高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实现主动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此外,负荷曲线波动较大会产生电压不稳定、供电可靠性降低等影响。因此,以最小化负荷曲线方差作为第2个目标函数,通过对储能装置和需求侧响应进行合理调度来实现负荷曲线的削峰填谷。
本申请是申请号:201911148487.7、申请日:2019.11.21、名称“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主动配电网多源协同交互作用的目的是统筹协调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储”,因此需要对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的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研究主动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多样性负荷的交互作用机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以最小化主动配电网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之一,以最小化负荷曲线方差作为第2个目标函数,通过对储能装置和需求侧响应进行合理调度来实现负荷曲线的削峰填谷;
第一个目标函数为主动配电网总运行成本最小。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成本包括向上级电网购电的成本、储能装置运行成本、需求侧响应补偿成本和网络损耗成本;目标函数1的表达式如式(3-56)所示:
式中,CIL,i(t)为第t个调度时刻在节点i处并网的可中断负荷的需求侧响应补偿成本;CESS,j(t)为第t个调度时刻在节点j处并网的储能装置的运行成本;Cgrid(t)为第t个调度时刻向上级电网购电/售电的成本;规定购电时Cgrid(t)为正;Closs(t)为第t个调度时刻主动配电网的网络损耗成本;NIL为可中断负荷的并网节点数量;NESS为并网的储能装置数量;T为调度时刻数量;
第二个目标函数为主动配电网总负荷曲线方差最小;负荷曲线方差能够反映负荷曲线的波动程度,目标函数2如式(3-57)所示:
式中,PL(t)为第t个调度时刻主动配电网的总负荷功率;
优化调度模型约束条件如下:
(1)可中断负荷的切负荷功率约束,如式(3-58)所示:
PILmin,i≤PIL,i(t)≤PILmax,i (3-58)
PILmin,i和PILmax,i分别为在节点i处并网的可中断负荷的切负荷功率最小值和最大值;
(2)储能装置充/放电功率约束,如式(3-59)所示:
PESSmin,j≤PESS,j(t)≤PESSmax,j (3-59)
式中,PESSmin,j和PESSmax,j分别为在节点j处并网的储能装置所能提供的有功功率上、下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19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数化预制装配式管道、加工模具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