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回收铬、铁、铝和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1317.8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辉;程西川;张红玲;段静;董玉明;石大学;吴宇;商琴;徐红彬;陈丹;张懿;李佐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B3/44 | 分类号: | C22B3/44;C22B7/00;C22B34/32;C22B21/00;C22B26/22;C01G4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43500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溶液 分离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回收铬、铁、铝和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混合溶液与pH调节剂混合,反应过程中控制pH为6~10,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沉淀母液和含氢氧化铁、氢氧化铬和氢氧化铝的第一混合沉淀;将得到的沉淀母液进行冷却结晶,固液分离,得到含镁晶体和结晶母液;将第一混合沉淀与碳酸盐溶液和氧化剂混合,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铬酸盐溶液和含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的第二混合沉淀;将第二混合沉淀与碱溶液混合,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铝酸盐溶液和氢氧化铁。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溶液中的铬、铁、铝以及镁分离出来,分离效率高,再经进一步转化为有价产品,所得产品纯度高,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溶质分离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回收铬、铁、铝和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金属离子溶液的分离回收不仅是工业废水处理的难题,也是矿物浸取、湿法冶金等领域中提升产品质量、纯度和减少废水排放的关键。其中,含铬、铁、铝、镁等离子的硫酸盐混合溶液是工业上常见的中间溶液或废水,如电镀污泥酸浸液、金属表面酸洗液和铬铁矿硫酸铵焙烧熟料浸出液等。
目前,溶液中金属离子分离去除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晶法和沉淀法。结晶法是回收酸性浸出液中Cr3+、Fe3+、Al3+的常用手段。但由于Cr3+与Fe3+性质相近,采用结晶法得到的铬矾和明矾中含有较高铁杂质;多次重结晶可有效脱除铬矾和明矾中的铁杂质,但该工艺流程复杂,成本较高,所得产物为中间产品,还需进一步转化;沉淀法通过调节体系的酸碱度,将重金属离子沉淀下来,此过程试剂的消耗量较大,且根据溶液的性质沉淀效率差别较大,并不适合广泛使用。
CN 105018736A公开了一种碳素铬铁冶炼渣中镁、铝、铬、铁综合回收的方法。该方法先采用硫酸铵焙烧技术,将炼渣中的镁、铝、铬、铁等元素转化为其相应的易溶于水的硫酸金属铵盐,然后进行水浸处理,得到浸出液;将浸出液冷却结晶,固液分离,得到十二水合硫酸铝产品和除铝后液;将除铝后液与pH调节剂混合进行沉淀,固液分离,得到含氢氧化铬和氢氧化铁的混合物以及富镁液;向富镁液中加入硫酸铵固体并搅拌,固液分离,得到六水合硫酸镁铵晶体和硫酸溶液;该方法不能将铬与铁分离,且铬、铁、铝、镁回收率均较低。
CN 106636651A公开了一种含铬铁铝的硫酸体系溶液中铬和铁铝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溶液中加入氧化剂进行预处理;调节溶液至特定pH值,加入磷酸盐并在特定温度下反应,得到以磷酸铁为主的磷酸铁铝复合沉淀和滤液;调节滤液至特定pH值,再次加入磷酸盐并在特定温度下反应,得到以磷酸铝为主的磷酸铁铝复合沉淀和硫酸铬溶液。该方法消耗大量碱性试剂,且铁与铝分离不彻底,分离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对于混合溶液中多种离子的分离,还需要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以达到较高的分离率,同时尽可能简化操作,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回收铬、铁、铝和镁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溶液中的铬、铁、铝以及镁分离出来,分离效率高,再经进一步转化为有价产品,所得产品纯度高,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回收铬、铁、铝和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混合溶液与pH调节剂混合,反应过程中控制pH为6~10,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沉淀母液和含氢氧化铁、氢氧化铬和氢氧化铝的第一混合沉淀;
(2)将步骤(1)得到的沉淀母液进行冷却结晶,固液分离,得到含镁晶体和结晶母液;
(3)将步骤(1)得到的第一混合沉淀与碳酸盐溶液和氧化剂混合,反应后固液分离,得到铬酸盐溶液和含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的第二混合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1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