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00474.7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何欢;齐士博;吕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46;H01M4/4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活性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颗粒、第二颗粒和碳材料;其中,
所述第一颗粒的中位粒径大于所述第二颗粒的中位粒径;
所述第一颗粒包括第一本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一本体至少部分表面的第一碳包覆层;
所述第二颗粒包括第二本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二本体至少部分表面的活性金属层,以及包覆在所述活性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的第二碳包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别独立地为选自硅氧颗粒、硅碳颗粒中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的中位粒径为5~7μm,所述第二颗粒的中位粒径为1~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层包括含锂化合物、镁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所述第二颗粒、所述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2~48):(4~5):(5~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石墨颗粒,所述石墨颗粒的含量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总质量的80%~95%;
任选地,所述石墨颗粒的中位粒径为15~20μm。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在所述第一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第一碳包覆层,得到第一颗粒;
在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活性金属层,在所述活性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第二碳包覆层,得到第二颗粒;
将所述第二颗粒与碳材料和溶剂混合,得到浆料;
将所述浆料除去溶剂后与所述第一颗粒混合,得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中加入石墨颗粒。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或者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负极活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04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