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件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0366.X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8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曾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跃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8 | 分类号: | B24B5/48;B24B41/06;B24B55/06;B24B41/02;B24B47/06;B24B47/12;B24B55/02;B24B55/00;B24B53/075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零件打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夹持机构和打磨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固接在机架上的支撑台,支撑台上转动连接有夹持卡盘,夹持卡盘可拆卸连接有辅助夹持组件,辅助夹持组件包括中部设有圆孔的夹持盘,夹持盘上设置有两个夹持螺杆,两个夹持螺杆之间连接有压盘,压盘的中部设置有打磨孔,夹持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打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支撑组件和转动连接在支撑组件上的打磨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磨装置对厚度较小的齿轮毛坯进行夹持固定时存在的容易造成齿轮毛坯变形,影响后续加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零件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齿轮是汽车运动中的核心传动部件,其加工质量的优劣对汽车总成乃至整车的振动噪声以及可靠性等都会带来直接影响,甚至会成为制约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齿轮的加工过程通常包括锻造制坯、正火、车削加工、滚、插齿、剃齿、热处理等工序,其中在滚、插齿加工工序之前,需要对锻造后的毛坯进行中部冲孔等处理,在冲孔结束后,为了使内孔与端面的垂直度及内孔的光滑度满足加工精度要求,需要对内孔进行打磨处理。
目前打磨处理通常利用打磨装置完成,利用打磨装置中的夹持机构对齿轮毛坯的外壁夹持固定,而后利用打磨头对其内孔进行打磨。但是,现有的打磨装置中夹持机构对齿轮厚度有一定的要求,当齿轮的厚度较小时,夹持机构的径向夹持力会造成齿轮毛坯变形,对后续滚、插齿加工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齿轮毛坯损坏废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零件打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打磨装置对厚度较小的齿轮毛坯进行夹持固定时存在的容易造成齿轮毛坯变形,影响后续加工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零件打磨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夹持机构和打磨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固接在机架上的支撑台,支撑台上转动连接有夹持卡盘,夹持卡盘可拆卸连接有辅助夹持组件,辅助夹持组件包括中部设有圆孔的夹持盘,夹持盘上设置有两个夹持螺杆,两个夹持螺杆之间连接有压盘,压盘的中部设置有打磨孔,夹持螺杆上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打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支撑组件和转动连接在支撑组件上的打磨头。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机架起到整体支撑和保证各部件之间稳定连接的作用,夹持机构用于对齿轮毛坯进行夹持固定,打磨机构用于对齿轮内孔进行打磨。在对齿轮毛坯进行夹持固定时,当齿轮的厚度较大时,可以直接利用夹持卡盘对其外壁进行周向(径向)的夹持,此时不需要用到辅助夹持组件;而当齿轮的厚度较小时(较薄),此时利用周向夹持的方式就存在齿轮毛坯容易受力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方案中,在对较薄的齿轮毛坯进行夹持固定时,则利用辅助夹持组件完成,将齿轮毛坯置于夹持盘和压盘之间,利用锁紧螺母及夹持螺杆将齿轮毛坯夹持固定在夹持盘与压盘之间,再利用夹持机构对夹持盘的外壁进行周向的夹持固定,如此就实现了对齿轮毛坯的夹持固定。在上述夹持过程中,夹持卡盘施加的径向夹持力是直接作用在夹持盘上的,而直接作用在厚度较小的齿轮毛坯上的作用力是夹持盘与压盘之间的轴向夹持力,既实现了厚度较小的齿轮毛坯的有效夹持固定,又避免了因夹持而造成的齿轮毛坯变形的问题。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夹持卡盘包括卡盘座和卡盘本体,卡盘座上同轴固接有驱动齿轮,卡盘座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螺纹杆,多个螺纹杆以卡盘座的圆心为中心周向均布设置,螺纹杆上均套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驱动座,驱动座的侧部均设置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条,且驱动座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斜齿;卡盘本体与卡盘座活动连接,且卡盘本体上沿其径向滑动连接有若干卡爪,卡爪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斜齿啮合的第二斜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跃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跃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0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