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压路机和压路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8975.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邓习树;雷发荣;黄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E01C19/28;F16F15/00;F16F15/0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刘潇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压路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压路机(10)的驾驶室(100)和车架(200)之间,所述减振装置包括:
第一减振组件(300),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200)或驾驶室(100)连接;
第二减振组件(600),包括阻尼减振结构(602),所述阻尼减振结构(6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驾驶室(100)和所述车架(200)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能够张紧所述车架(200)与所述驾驶室(100),以提高所述驾驶室(100)与所述车架(200)之间的刚性;
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刚性连接或弹性连接在所述车架(200)与所述驾驶室(100)之间,以张紧所述车架(200)与所述驾驶室(100);
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室(100)或所述车架(200)脱离,或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解除所述车架(200)与所述驾驶室(100)之间的弹性连接;
其中,在所述压路机(10)的起振状态下和/或停振状态下,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压路机的起振状态和/或所述停振状态结束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包括:
一个或多个的支撑组件,与所述车架(200)连接,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驾驶室(100)抵靠,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驾驶室(100)分离;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
第一支撑部(402),由所述车架(200)的表面向所述驾驶室(100)的方向伸出,并设有支撑轴(404);
第二支撑部(406),与所述第一支撑部(402)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406)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402)伸出,以使得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切换至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406)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402)回落,以使得所述第一减振组件(300)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固定块(410),设于所述车架(200)之上;
第二滑槽(412),设于所述固定块(410)之上;
滑块(414),适于在所述第二滑槽(412)之中滑动;
弹性件(416),与所述固定块(410)和所述滑块(414)分别连接;
第一拉索(418),设于所述滑块(414)远离所述弹性件(416)的一端;
动力供应组件,包括:动力供应部(420)、与所述动力供应部(420)连接的推拉杆(422)和设于所述推拉杆(422)远离所述动力供应部(420)一端的连接件(424),所述第一拉索(418)与所述连接件(424)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供应组件通过拉动所述第一拉索(418)带动所述滑块(414)沿所述第二滑槽(412)向第一方向(D1)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撑部(406)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402)伸出,所述动力供应组件通过释放所述第一拉索(418)使得所述滑块(414)在所述弹性件(416)的拉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二滑槽(412)向第二方向(D2)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部(406)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402)回落,所述第一方向(D1)和所述第二方向(D2)互为反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89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