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电缆铝护套电化学腐蚀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7593.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1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曹京荥;陶风波;刘建军;周文俊;刘洋;谭笑;胡丽斌;李陈莹;王凌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毛燕飞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电缆 护套 电化学 腐蚀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电缆铝护套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截取电缆线,在电缆线的任一中间位置剥除铝护套外层的防护套,所述剥除的区域小于电缆线任一段的环节面积;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的电缆线与电化学装置连接用作电极端进行电流穿孔测试,其中,所述电缆线上裸露的铝护套完全浸渍在电解质溶液中。本发明通过对电缆线进行开孔处理,将电缆线的铝护套层裸露出来直接用作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端,这种采用实景模拟的情况能够同时考虑管套的曲面结构,与实际情况相符,所获得测试结构更具准确性和代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安全性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电缆铝护套电化学腐蚀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输电电缆的故障案例数量不断增多。其中,电缆铝护套腐蚀是造成故障的原因之一。
当电缆外护套破损后,埋地电缆铝护套在外护套破损点直接接地,铝护套表面流出电流,该电流将加速电缆铝护套的腐蚀,直至铝护套腐蚀穿孔。穿孔受损后的铝护套会进一步影响穿孔位置的主绝缘,导致绝缘失效,发生电缆击穿故障。因此,研究在电缆外护套破损后,铝护套直接接地时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对电缆腐蚀状态评估具有指导性意义。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铝护套的腐蚀性评估主要采用两平板电极进行试验,在两平板电极间施加一定电流,测定金属腐蚀速率。但因电缆铝护套为波纹圆筒状,实际腐蚀过程与板电极腐蚀过程有差异,因此,运用板电极不能完全模拟电缆铝护套的腐蚀过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未充分考虑电缆的曲面弧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电缆线的固有结构测试电缆铝护套电化学腐蚀的方法。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测试电缆铝护套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截取电缆线,在电缆线的任一中间位置剥除铝护套外层的防护套;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的电缆线与电化学装置连接用作电极端进行电流穿孔测试,其中,所述电缆线上裸露的铝护套完全浸渍在电解质溶液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剥除的防护套在垂直于电缆线轴向方向上所对应的最大弧度为10°-2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剥除的防护套展开后的平面形状为圆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将电缆线的一端与电化学装置相连,另一端的端面用密封材料做封端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化学装置与铝护套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所述电缆线裸露的铝护套与另一端的电极相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另一端所述的电极选用的是石墨电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解质溶液选用与电缆铺设环境相同的液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化学装置中所使用的电源为小于10A的交流电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电缆线进行开孔处理,将电缆线的铝护套层裸露出来直接用作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端,这种采用实景模拟的情况能够同时考虑管套的曲面结构,与实际情况相符,所获得测试结构更具准确性和代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开孔后的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穿孔测试时的连接的电化学装置结构图;
其中:1-电源,2-电流表,3-电极板,4-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7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