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逆喷式旋流单锥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96271.5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牛芳;王翰锋;罗伟;张红顺;王乃继;梁兴;崔豫泓;李小炯;颜淑娟;王鹏涛;裘星;王诗珺;崔名双;王志星;李殿新;刘鹏中;刘振宇;刘刚;闫黎黎;贾楠;龚艳艳;杜伯犀;于海鹏;王建朋;陈怀俊;王学文;陈喆;张松;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谢斌 |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逆喷式旋流单锥 燃烧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多通道逆喷式旋流单锥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供应机构(1)、过渡通道(2)、多级配风组件(3)、导流板(4)、稳燃腔(5)和整流腔(6);
所述多级配风组件(3)包括由内至外同轴设置的N个导风筒,且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其中,第N个导风筒与所述稳燃腔(5)和整流腔(6)顺次连接组成燃烧器本体,所述煤粉供应机构(1)贯穿在所述燃烧器本体内部,所述过渡通道(2)套设在所述煤粉供应机构(1)上,第1个导风筒间隔套设在所述过渡通道(2)的外部,由此相邻两所述导风筒之间以及所述第1个导风筒与所述过渡通道(2)之间共形成N个进风通道;
同时,除所述第N个导风筒外,其余各所述导风筒均为双层空心结构,即其余各所述导风筒的内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环形凹槽,至少一个所述导流板(4)的一端插入相应所述导风筒的环形凹槽内以与之固定;
由此,各所述导流板(4)与所述稳燃腔(5)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直流通道,且各所述导流板(4)的另一端形成有一个扩口,所述扩口的角度与所述稳燃腔(5)的角度相同,以使所述直流通道的出口端方向平行于所述稳燃腔(5)的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逆喷式旋流单锥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进风通道的径向宽度各不相同,以根据不同的煤种、负荷选择相应的导风筒插入所述导流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逆喷式旋流单锥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的数量控制在1~4个之间,且当所述导流板(4)为两个以上时,位于内侧的所述导流板(4)长度应小于位于外侧的所述导流板(4)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逆喷旋流单锥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供应机构(1)主要由风粉管(11)和回流帽(12)组成,所述风粉管(11)置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中心轴线上,所述回流帽(12)设置在所述风粉管(11)的出口端且位于所述稳燃腔(5)的出口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道逆喷式旋流单锥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通道(2)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筒形结构,所述风粉管(11)贯穿所述过渡通道(2)的封闭端后伸入所述燃烧器本体内部,所述过渡通道(2)内安装有点火器和/或火焰检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通道逆喷式旋流单锥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通道(2)为圆锥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钝体,且所述过渡通道(2)的最宽直径应小于所述第1个导风筒的内径,最窄直径应大于所述点火器和/或火焰检测器的最大直径。
7.一种如权利要求4至6所述的多通道逆喷式旋流单锥燃烧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煤种选择适合长度及数量的导流板(4)插入相应的导风筒内,并记最内侧的导流板(4)所在位置为第m个导风筒,在第1~m个进风通道内沿周向安装轴向叶轮;
2)空气由分级配风组件(3)分为N股进入燃烧器本体,其中第1~m股空气经过轴向叶轮后形成具有切向速度的m股旋转风束进入稳燃腔(5),且m股旋转风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嵌套式的高温回流区;
3)与此同时,煤粉气流经过风粉管(11)和回流帽(12)组成的回流通道进入高温回流区,煤粉呈现外浓内淡的浓度分布,煤粉经过高温回流区预热到900~1000℃,煤粉在低氧、炙热的高温回流区内热解,并与多股旋转风束在过渡通道(2)的共同作用下混合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多层的主火焰;
4)第m+1~N个进风通道则形成直流通道,第m+1~N股空气经过各直流通道后形成具有不同速度的直流风束,该直流风束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经导流板(4)的扩口后形成沿稳燃腔(5)壁面流动的冷却空气层,以冷却稳燃腔(5)和整流腔(6);第二个作用是与主火焰经整流腔(6)形成风包火的高速喷射多层火焰进入炉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1)中,如果是挥发分高且热值高的煤种,则加长所述导流板(4)的长度和/或增加所述导流板(4)的数量;
如果是挥发分低且热值低的煤种,则缩短所述导流板(4)的长度和/或减少所述导流板(4)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62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