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96093.6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3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10K59/12 | 分类号: | H10K59/12;H10K59/179;H10K50/86;H10K71/00;G09F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曲鹏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及其 制备 方法 显示装置 | ||
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彼此隔开的多个岛区、设置在相邻岛区之间的孔区以及连接相邻岛区的桥区,所述孔区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桥区与所述岛区连通的开口,所述岛区包括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上设置有引线接点,所述桥区包括信号引线,所述开口与所述引线接点对应设置,所述信号引线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引线接点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功耗、宽色域、轻薄化、可异形化等优点。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OLED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柔性显示和透明显示中。透明显示是显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在透明状态下进行图像显示,观看者不仅可以看到显示装置中的影像,而且可以看到显示装置背后的景象,可实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VR/AR)和3D显示功能。
柔性显示装置是一种基于柔性基底材料制作形成的显示装置。由于显示装置具有可卷曲、宽视角、便于携带等特点,最近柔性可拉伸柔性屏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用在生物医药和穿戴用品。可拉伸的柔性屏,由于在柔性屏上有过孔,将基底分为开孔区(可拉伸区),桥区(引线区),岛区(显示区)。岛区包括像素单元,像素单元用于显示发光。桥区包括信号引线,信号引线与像素单元连接。柔性显示装置中信号引线需要绕开开孔区与像素单元连接,从而使信号引线占用了岛区较大的面积,减小了像素单元在岛区的占有面积,从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显示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提高像素单元在岛区的占有面积,提高显示分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彼此隔开的多个岛区、设置在相邻岛区之间的孔区以及连接相邻岛区的桥区,所述孔区之间形成有将所述桥区与所述岛区连通的开口,所述岛区包括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上设置有引线接点,所述桥区包括信号引线,所述开口与所述引线接点对应设置,所述信号引线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引线接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岛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开口与每个像素单元的引线接点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引线穿过所述开口后,在所述岛区中呈直线状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区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孔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在所述基底上叠设的驱动结构层和发光结构层;所述信号引线与所述发光结构层中的栅线或数据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层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形成于所述基底上的源层、形成于所述源层上的栅绝缘层、形成于所述栅绝缘层上的栅极、形成于所述栅极上的层间绝缘层、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源漏极,所述源漏极通过贯穿所述栅绝缘层和所述层间绝缘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有源层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形成于所述源漏极上的平坦化层、形成于所述平坦化层上的阳极、形成于所述阳极上的发光层以及形成于所述发光层上的阴极,所述平坦化层中设置有与所述源漏极连通的第二过孔,所述阳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源漏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区包括多个贯通所述基底的微槽或微孔,在拉伸时提供变形空间并形成所述孔洞。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6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