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铜色结晶釉及其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5557.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7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利军 |
主分类号: | C03C8/00 | 分类号: | C03C8/00;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秦琼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铜 结晶 及其 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铜色结晶釉及其烧制方法,所述红铜色结晶釉采用如下重量份原料烧制而成:瓷石45‑52重量份、石灰石3‑5重量份、滑石5‑7重量份、钾长石8‑12重量份、氧化铁红10‑15重量份、牛骨灰12‑16重量份、高岭土4‑6重量份。本发明所述红铜色结晶釉,釉面与坯体结合性好,不易出现釉面的剥落和开裂,具有较好的耐温变性,烧制过程晶花生长完全,不易出现流釉,成品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本发明所述红铜色结晶釉,釉面平整,光泽度高,颜色亮丽,釉色为红铜色中带有铁红结晶晶花,晶花呈现疏密、大小不一,形状为一朵朵美丽炫彩的雪花状晶体,具有极高的艺术观感,非常适合用于品茗茶具、艺术观赏品以及日用餐具瓷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铜色结晶釉及其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结晶釉是一种人工晶花釉,是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釉内含有足量的结晶性物质,经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析晶而制得的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现有的结晶釉存在釉面与坯体适应性欠缺,制备得到的结晶釉耐温变性差,易开裂,着色效果不好,烧制过程容易有晶花生长不完全以及流釉的现象,进而导致成品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结晶釉的批量化生产以及市场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红铜色结晶釉及其烧制方法。所述红铜色结晶釉具有极高艺术观感的同时,具有非常好的抗釉裂性能,本发明所述红铜色结晶釉的烧制方法成品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红铜色结晶釉,采用如下重量份原料烧制而成:瓷石45-52重量份、石灰石3-5重量份、滑石5-7重量份、钾长石8-12重量份、氧化铁红10-15重量份、牛骨灰12-16重量份、高岭土4-6重量份。其中,化学组成主要是包括Al2O3、SiO2、P2O5在内的酸性氧化物,以及包括K2O、Na2O、MgO、CaO、Fe2O3在内的碱性氧化物,所述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之间的摩尔比为1:2.5-3.5。
本发明红铜色结晶釉釉色呈现红铜色中带有铁红结晶晶花,发色与结晶机理在于,一方面,通过添加合适量的骨灰,使骨灰的P2O5作为分相剂,可促使氧化铁在釉表面富铁相区析出α-Fe2O3晶体,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适当的硅铝比和氧化铁含量以获得合适的釉熔体黏度和表面张力,促进釉熔体分相,从而进一步促进α-Fe2O3晶体的析出。一般会分为三层,橘红色是一层反射率高,内部反射血红色,富α-Fe2O3微晶的釉层,中间黑色层是由于连续的玻璃相中,孤立分散着平均直径为3微米左右Fe2O3的微相,微相为棕色,由于釉层厚,微相对光的吸收并产生无数次的吸收和折射,使光线无法通过而成黑色。
优选的,采用如下重量份原料烧制而成:瓷石48重量份、石灰石4重量份、滑石6重量份、钾长石10重量份、氧化铁红13重量份、牛骨灰14重量份、高岭土5重量份。该配比下,硅铝比在9.4左右,骨灰、氧化铁含量均达到最佳。
优选的,所述瓷石为龙泉岭根瓷石,所述石灰石为龙泉石灰石,所述高岭土为龙岩高岭土。
所述红铜色结晶釉的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瓷石、石灰石、滑石、钾长石、氧化铁红、牛骨灰、高岭土,将各原料混合后进行湿法球磨,得到釉浆;
(2)将釉浆均匀施于坯体上,得到坯釉;
(3)将坯釉于倒焰梭式窑中进行焙烧,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红铜色结晶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利军,未经吴利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