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程序安装包的构建方法、应用程序运行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95365.0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3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廖星宇;谢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视展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8/41 | 分类号: | G06F8/41;G06F8/61;G06F8/71;G06F9/4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展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52 | 代理人: | 王明远 |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程序 安装 构建 方法 运行 装置 | ||
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安装包的构建方法、应用程序运行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应用程序源代码进行编译,得到可执行文件集合,可执行文件集合包括第一可执行文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可执行文件,第一可执行文件用于在应用程序启动时检测当前运行环境,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加载的与当前运行环境相匹配的第二可执行文件;将可执行文件集合和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打包为应用程序安装包。由此,在启动应用程序时,首先加载第一可执行文件检测当前运行环境并确定需要加载的第二可执行文件,以动态加载与当前运行环境相匹配的第二可执行文件,从而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提供服务。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程序安装包的构建方法、应用程序运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在设备上安装应用程序,可以扩展设备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然而,目前安装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大多只能提供固定功能,且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是由应用开发方预先设计好的,至于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是否与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相匹配,则不在应用开发方的考虑范围内,使得现有的应用程序使用方案对用户并不友好。
举例来说,为了解决应用程序新版本覆盖缓慢问题,可以采用插件化升级方案,该方案将工程分为宿主和插件两部分,宿主包含插件化框架,位于发行的应用程序安装包中。插件化方案会导致打开应用时的性能有所下降,为了保证应用在性能较差的设备中依然可用,需要在性能较差的设备中不使用插件化方案,而如何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加载插件化框架,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再举例来说,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不宜儿童使用的功能,为了使得应用程序能够对儿童可用,需要在当前用户是儿童时禁止某些功能模块的加载,而如何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加载某些功能模块,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综上,需要一种能够使应用程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提供服务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提供服务的应用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安装包的构建方法,包括:通过对应用程序源代码进行编译,得到可执行文件集合,所述可执行文件集合包括第一可执行文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可执行文件,所述第一可执行文件用于在应用程序启动时检测当前运行环境,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加载的与当前运行环境相匹配的第二可执行文件;将所述可执行文件集合和所述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打包为应用程序安装包。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运行方法,包括:响应于应用程序的启动,检测当前运行环境,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加载的与当前运行环境相匹配的第二可执行文件;加载所确定的第二可执行文件,以运行应用程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安装包的构建装置,包括:编译模块,用于通过对应用程序源代码进行编译,得到可执行文件集合,可执行文件集合包括第一可执行文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可执行文件,第一可执行文件用于在应用程序启动时检测当前运行环境,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加载的与当前运行环境相匹配的第二可执行文件;打包模块,用于将可执行文件集合和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打包为应用程序安装包。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运行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应用程序的启动,检测当前运行环境,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加载的与当前运行环境相匹配的第二可执行文件;加载模块,用于加载所确定的第二可执行文件,以运行应用程序。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视展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视展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3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