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精密不锈带钢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95333.0 | 申请日: | 2020-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任岩;武显斌;李学斌;韩晓冬;段浩杰;罗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7/48 | 分类号: | B21B37/48;B21B37/56;B21B37/74;B21B37/46;B21B37/00;B21B15/00;B21B45/02;B21B1/22;C21D1/26;C21D9/52;C21D1/74;C21D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苗丽娟 |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精密 不锈 带钢 表面 色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精密不锈带钢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S1,选料;步骤S2,实施第一轧程轧制;步骤S3,实施成品轧程轧制;步骤S4,对成品轧程轧制完成后的钢卷进行脱脂清洗。本发明可以完全去除酸洗钝化膜的轧制方式,使得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获得表面均匀一致性的精密表面,从而改善钢卷原料表面酸洗钝化膜去除状况、表面色差状况、粗糙度不均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不锈带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精密不锈带钢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精密不锈钢的产品要求多样化,高端产品对产品的表面产品特性要求精细、严格。然而,传统的不锈钢精密带钢生产仍处于一种常态化的生产,经常出现表面色差重、表面一致性差(表面色差、粗糙度不均)等缺陷。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用于精密不锈带钢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其可消除或至少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全部或部分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精密不锈带钢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其可以完全去除酸洗钝化膜的轧制方式,使得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获得表面均匀一致性的精密表面。
在此强调,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用术语与本领域中各种科技术语的通常含义、各种技术词典、教科书等中定义的专业术语的含义一致。
为此,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精密不锈带钢表面色差的控制方法,其中,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选料,其中,根据成品钢带的厚度及硬度,选取厚度0.6mm以上的钢卷原料;
步骤S2,实施第一轧程轧制,其中,
第一轧程轧制包括四个以上的道次,首道次的变形量≤23%,中间道次的变形量控制在11~17%,成品道次的变形量控制在7~9%;
首道次的入口张力控制在150~200N/mm2,且出口张力控制在200~300N/mm2,其余每道次的入口张力等于上一道次出口张力,且出口张力等于上一道次出口张力加30~50N/mm2;
使用轧制油冷却,温度控制在36~44℃;
第一轧程的首道次开坯使用粗糙度Ra 1.0μm的第一工作辊,中间道次的头两道使用粗糙度Ra1.0~1.2μm的第二工作辊,其余中间道次使用粗糙度Ra 0.35~0.4μm的第三轧辊,成品道次使用粗糙度Ra0.19~0.25μm的第四轧辊;
第一轧程的首道次开坯轧制油的冷却流量控制在800L/min以上;中间道次轧制油的冷却流量控制在450L/min以上;成品道次轧制油的冷却流量控制在800L/min以上;
第一轧程的首道次轧制速度控制在200m/min以内,中间道次将轧制速度提升至250~350m/min,成品道次轧制速度控制在250m/min以内;
步骤S3,实施成品轧程轧制,其中,
根据硬度不同,钢卷张力控制的入口张力控制在150~200N/mm2,且出口张力控制在250~400N/mm2;
使用轧制油为冷却润滑剂,温度控制在38~42℃;
成品轧程轧制油的冷却流量控制在800L/min以上,轧制速度控制在130~150m/min,成品轧程使用粗糙度Ra0.19~0.23μm的第五轧辊;
步骤S4,对成品轧程轧制完成后的钢卷进行脱脂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铸造浇铸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膜加工用面膜轮廓切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