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在毫米波频段的双极化短背射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5077.5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金华燕;卜顺秋;罗国清;范奎奎;代喜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16;H01Q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亚冠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毫米波 频段 极化 短背射 天线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在毫米波频段的双极化短背射天线。传统的短背射天线结构带宽较窄,且体积庞大不易集成,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SIW),并采用双极化技术,使得天线可以工作在毫米波段,且具有良好的特性,其反射系数低于‑10dB的工作频段为24GHz~33GHz,相对带宽为31.6%,其中增益高于13dBi的工作频带为25.4GHz~33GHz,相对带宽为26%,最高增益约为15dBi,极化隔离度远大于50dB,极化隔离度较高,同时在E平面和H平面都能得到对称的辐射方向图,交叉极化低于‑50dB。此外,该结构采用PCB工艺加工,加工简单,易于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在毫米波频段的短背射天线,既可以作为单独的天线,也可以作为反射面天线馈源,广泛应用在飞行器及无线电设备中。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位,其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所以高性能的天线不但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传输效率,还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双极化技术最开始用于频率复用通信系统,即利用相同频段内两个相互正交的极化波传输不同的信号,从而使得通信容量增加一倍。在现代通信和信息系统领域中,其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大扩展。运用极化分集技术,在地形天气等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提高通信系统稳定性;极化便捷,通过引入其它器件使得天线交替工作于两种线极化,或在两端口加90°相位差,又可以实现圆极化。
短背射天线其本质是属于一种反射器赋形技术,其与其他天线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增益高,波束对称等优点,同时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和稳定性。目前广泛应用在地面无线电设备中,尤其是在卫星通信、遥测和跟踪的场景下使用。但是其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传统的短背射天线带宽较窄,并且结构体积较大,在毫米波应用场景限制较大,很难与毫米波其他电路进行集成。不过幸运的是,目前多层印刷电路板技术(Multilayer PrintedCircuit Board),以及低温共烧陶瓷技术(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的发展使得可以在介质基板的任何位置进行盲孔、通孔的设计,这给传统的分离电路模块的设计变成集成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尚未有在毫米波频段用SIW结构实现双极化的短背射天线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毫米波频段的双极化短背射天线,这种新型双极化短背射天线工作频段为毫米波段,基于基片集成波导技术,实现了宽带高增益的特性,同时还具有方向图对称,单向性好,易于集成的优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应用在毫米波频段的双极化短背射天线,由馈源结构A、主反射器B、围边结构C、副反射器D构成。具体包括由下至上的第一金属层M1、第一介质基板S1、第二金属层M2、第二介质基板S2、第三金属层M3、第三介质基板S3、第四金属层M4、第四介质基板S4、第五金属层M5、第五介质基板S5、第六金属层M6、第六介质基板 S6;
所述的馈源结构A包括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第一SIW腔 F1,多层空气腔。
所述的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采用的结构为中国专利 ZL201810308995.6专利毫米波差分馈电的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包括馈电结构和辐射结构;
所述的馈电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基板S1、分别设置在第一介质基板 S1上下表面的第二金属层M2、第一金属层M1、以及设置在第一介质基板S1内的SIW结构T1;所述的第二金属层M2设置在第一介质基板S1的上表面,第二金属层M2上开有第一耦合缝隙N1、第二耦合缝隙N2,第一耦合缝隙N1与第二耦合缝隙N2交叉成十字型;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S1设有中心对称的SIW结构T1;SIW结构T1中心腔体四个角附近均设有一个第一金属柱V1,且这些第一金属柱V1 位于腔体内部呈中心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0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翻转章的印控机
- 下一篇:列表页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