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导增量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4879.4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英;雷茂杰;许坦奇;刘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F1/67 | 分类号: | G05F1/67;G06N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钱文斌;黄志达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导 增量 粒子 算法 最大 功率 追踪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电导增量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快速启动阶段:在启动时增加一段停滞时间,光伏系统在停滞时间内DC-DC电路停止工作;
(2)变步长追踪阶段:根据dP/dU的正负判断扰动方向,并以|dP/dU|的大小判断扰动步长;其中,dP为输出功率变化量,dU为输出电压变化量;
(3)动态粒子群算法稳定阶段:当|dP/dU|小于动态粒子群算法启动阈值时进入动态粒子群寻优,寻到的最佳值为最优输出电压Ubest,当满足适应度值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后,输出最优输出电压Ubest;动态粒子群寻优时,将辐照度和温度敏感度粒子作为敏感粒子,当敏感粒子突变时,更新粒子群,所述敏感粒子的适应值为fitness=|d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导增量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dP/dU的正负判断扰动方向时,当dP/dU0时,给予正向扰动增大等效电阻,当dP/dU0时,给予反向扰动减小等效电阻,当dP/dU=0时,不做扰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导增量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以|dP/dU|的大小判断扰动步长时,当|dP/dU|ε时,扰动步长为α,当|dP/dU|ε时,扰动步长为β,其中,ε为步长选择阈值,α>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导增量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粒子群适应度值为P为负载端功率,t为整个工作时间;所述粒子群算法的速度和位置更新公式为:其中,表示第k次迭代时粒子的位置,表示第k次迭代时粒子的速度,ω为惯性权重,c1和c2为加速度因子,r1和r2为[0,1]的随机数,表示第k次迭代时的个体最优值,表示第k次迭代时的群体最优值,惯性权重ω决定了粒子群的速度大小,通过调整惯性权重实现对粒子群搜索速度的调整,惯性权重调整方式为其中,ωmax为最大惯性权重,ωmin为最小惯性权重,kmax为最大迭代次数,ω(k)为第k次迭代时的惯性权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487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