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退火线材拉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3529.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9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文;成建兵;陈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B21B1/16;B21B37/74;B21C1/02;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44;C22C38/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火 线材 拉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退火线材拉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百分比准备线材各化学成分配料,输送至熔炼炉中熔炼处理;(2)将熔炼后的液态原料加入连铸机中间包连铸成方坯,利用线材轧制机进行线材轧制,低温终轧;(3)将轧制的线材通过吐丝机进入风冷线中进行风冷,风冷线前部温度降低到线材珠光体相变区,然后线材进入风冷线的保温段,最后集卷下线。该方法生产出的线材由适宜拉拔的P+F组织组成,材料强度低,具备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能够免退火直接拉拔,简化生产工序,节约退火成本的同时缩短加工周期,降低生产成本400元/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材拉拔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免退火线材拉拔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添加适量的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而构成的铁碳合金为合金钢,其中,中碳合金钢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汽车变速箱、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底盘系统、汽车车身等紧固件,其中SCM435线材是一种典型的中碳合金钢,由于SCM435含Cr、Mo等多种合金成分,其热轧态组织为贝氏体+珠光体 +铁素体+马氏体,塑性指标较差,需要对其热轧态材料退火才能进行拉拔,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偏高,工序优化对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的免退火线材拉拔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免退火线材拉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百分比准备线材各化学成分配料,输送至熔炼炉中熔炼处理;
(2)将熔炼后的液态原料加入连铸机中间包连铸成方坯,利用线材轧制机进行线材轧制,低温终轧;
(3)将轧制的线材通过吐丝机进入风冷线中进行风冷,风冷线前部温度降低到线材珠光体相变区,然后线材进入风冷线的保温段,最后集卷下线。
其中,步骤2中的终轧温度为780±20℃,此温度更接近于珠光体转变区间,步骤3中风冷线为斯太尔摩风冷线,风冷线前部1-4#保温罩盖打开,其余保温罩盖全关,增加相变过冷度,使得温度降低到珠光体相变区,然后线材进入风冷线保温段,其余保温罩盖全关,使线材在珠光体相变区充分相变,使得线材内组织变化为适宜拉拔的珠光体+铁素体组织,步骤3中线材通过辊道集卷下线,辊道速度20-30rpm,跌落段增速120~140%,能够使线材在重力作用下瞬间拉长,使线材内部质量均匀,步骤1中的线材为SCM435线材,各化学成分配料包括:C: 0.33-0.39%、Mn:0.70-0.90%、Cr:0.90-1.10%、Mo:0.15-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步骤1中的SCM435线材各化学成分配料包括:C: 0.35~0.36%、Si:0.20~0.21%、Mn:0.77~0.78%、P:0.011~0.15%、S:0.003~0.004%、 Cu:0.03~0.05%、Ni:0.02~0.04%、Cr:0.99~1.04%、Mo:0.17~0.18%、Alt:0.023~0.026%,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生产出的线材由适宜拉拔的P+F组织组成,材料强度低,具备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2、能够免退火直接拉拔,简化生产工序,节约退火成本的同时缩短加工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400元/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按重量百分比:C:0.35%,Si:0.20%,Mn:0.78%,P:0.012%,S: 0.004%,Cu:0.04%,Ni:0.04%,Cr:1.04%,Mo:0.17%,Alt: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准备线材各化学成分配料,输送至熔炼炉中熔炼处理;
(2)将熔炼后的液态原料加入连铸机中间包连铸成方坯,利用线材轧制机进行线材轧制,低温终轧,终轧温度7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3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