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信息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2723.2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6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博伟;黄启家;郑玉猛;刘统军;林瑞曼;林仰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帝一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A61B5/11;A61B5/00;A44C5/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帮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谭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信息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信息采集系统,该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智能手环、本地控制终端、以及远程云服务器,智能手环与本地控制终端之间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本地控制终端与远程云服务器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相连接,本地控制终端接收智能手环采集的数据,经过封装处理后上传至远程云服务器。本发明中的智能手环佩戴时可用于采集用户的运动状态、体征等数据,未佩戴时还能作为环境光线的亮度采集设备,对所在空间内的光线强度进行采集,丰富了智能手环的使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信息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是利用穿戴技术对日常穿戴用品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并完成相应需求的设备。随着mini化智能独立芯片的出现、移动物联网的普及以及商品加工工艺的提升,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加便携化。目前市面上相对活跃的穿戴设备体现形式主要为腕带、手表、眼镜、服饰以及手环,其中智能手环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中最核心的产品一直深受市场的追捧。目前大多数智能手环的产品以运动检测为核心,其组成结构多为显示屏加陀螺仪,功能局限于睡眠检测、心率监测、计步测量与状态分析,并通过蓝牙同步手机APP以实现智能化显示。
我国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行业于2013年起步,智能手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种因素的推动,是技术、产业、用户需求共振的结果。综合以上国内外的智能手环产品,得知市场上大多数智能手环的设计功能均是针对较为年轻的群体,且其产品重心放在运动监测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功能单一,应用范围有限已经成为了制约智能手环发展的瓶颈。如何扩展智能手环的功能以及应用场景,已成为了智能手环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信息采集系统,该信息采集系统能够监测使用者的体温、心率、血氧、血压等重要体征数据。
本申请采用了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包括智能手环、本地控制终端、以及远程云服务器;
智能手环与本地控制终端之间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本地控制终端与远程云服务器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相连接,本地控制终端接收智能手环采集的数据,经过封装处理后上传至远程云服务器;
智能手环由第一手环带、保护外壳、功能电路、第二手环带组成;
功能电路设置在中空的保护外壳内部,并与保护外壳有机结合,实现对人体冷热感的检测、使用状态的检测、计步与睡眠的检测,并通过蓝牙接口与用户的手机 APP 通讯,将检测数据同步至用户的手机;
功能电路由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信息采集单元、供电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振动提醒单元组成,其中信息采集单元包括使用状态检测模块、运动检测模块、体征检测模块以及亮度采集模块;
第一手环带的一端设置有手环带穿孔,另一端通过信号传输触点与功能电路相连,第一手环带上设置有多个卡扣穿孔,其内侧表面上设置有吸汗织物层,手环带穿孔为横向宽、纵向窄的椭圆形,椭圆形的横轴宽于第一手环带的宽度,以使得第二手环带从手环带穿孔中穿过;手环带穿孔的靠外侧部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穿孔内壁磁吸,穿孔内壁磁吸的长度小于手环带穿孔的椭圆周长的一半,在穿孔内壁磁吸中间内嵌设置有亮度采集触点,亮度采集触点通过设置在第一手环带中的连接线与信号传输触点相连,当亮度采集触点与纽扣电池仓外侧壁接触时,亮度采集模块与功能电路中的控制单元相连;
第二手环带的一端设置有亮度采集模块,亮度采集模块通过设置在第二手环带上的安装孔固定在第二手环带上,并且亮度采集模块能够沿安装孔的方向移动;
亮度采集模块从上之下依次是亮度采集窗口和LED灯环、纽扣电池仓以及卡扣,亮度采集窗口和LED灯环均为圆形,LED灯环环绕设置在亮度采集窗口外侧,亮度采集电路由纽扣电池仓供电,并设置于亮度采集窗口中,通过亮度采集窗口采集环境光亮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帝一通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帝一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2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