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2138.2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戎玉廷;刘福桥;戎加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6773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量 没食子酸 普洱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的加工方法,所述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采用云南勐库大叶品种嫩度1芽2叶至1芽3叶的鲜叶为原料,经摊青和日光萎凋组合处理、组合式杀青、揉捻晒干、潮水处理、通气渥堆、低温干燥、蒸压成型、提香步骤制得。本发明制得的普洱熟茶具有高含量的没食子酸(干茶重2.96%‑3.88%),同时具有特殊的甜花果香特征,口感醇厚绵软,无需陈化可立即饮用的普洱熟茶产品,改变现有熟普因“陈味”、“堆味”明显而不为年轻消费者所接受的现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普洱熟茶的工艺和产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普洱熟茶属于黑茶,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类茶产品。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普洱熟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价值,如促进消化、降低血脂、清理肠道、抑制油脂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等,广受肥胖症患者、减肥人士、爱美人士的青睐。
现在市场上的普洱熟茶香气品质以“陈香”为主,此香气的获得除了独特工序下内在芳香成分的特定转变相关联外,也与渥堆时间久,整体环境的气体交换有关联;而陈香本身虽然被称为是普洱熟茶特有香气,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却因为香气中透着的“堆味”、“霉味”等,不甚喜欢。因此,通过原料、技术的创新,获得具有独特的,为更多消费者所喜好的感官风味的普洱熟茶产品一直是普洱茶企追求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的加工方法,所制得的普洱熟茶无需陈化可立即饮用,具有特殊甜花果香风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的加工方法,所述高含量没食子酸普洱熟茶采用云南勐库大叶品种嫩度1芽2叶至1芽3叶的鲜叶为原料,经摊青和日光萎凋组合处理、组合式杀青、揉捻晒干、潮水处理、通气渥堆、低温干燥、蒸压成型、提香步骤制得。
优选地,所述鲜叶采摘时期在3月下旬以及9月下旬,鲜叶氨基酸含量在3.0-5.0%,茶多酚含量30-35%。
优选地,所述摊青和日光萎凋组合处理步骤如下:采用设施摊青系统对鲜叶进行摊放处理,摊青系统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5-27℃,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摊青系统每隔1h自动通风5min(设施摊青系统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制,专利号:ZL201420171821.7),让鲜叶进行缓慢而持续的呼吸作用和物质转换;摊放期间,于上午9点-10点或下午4点- 6点有阳光的时间段,进行日光萎凋处理,激发鲜叶中酶的活性,促进滋味和香气物质的转化和积累;每次日光萎凋时间20min,随后重新放入设施摊青系统进行摊放作业2h;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鲜叶含水率在68%-70%。
优选地,所述组合式杀青采用高温杀青和微波杀青组合杀青,具体步骤如下:将前一步的摊青叶上电炒锅进行杀青作业;杀青处理条件:温度设置为220-260℃;杀青叶的含水率控制在60-62%;炒杀样无需冷却,直接进入微波杀青机(宜兴市鼎新微波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DXCWS-15型茶叶微波杀青机)进行辅助杀青处理,辅助杀青处理条件:转速为500rpm,杀青叶含水率为54-56%。
优选地,所述电炒锅杀青作业时投叶量控制在8-10kg/锅;所述微波杀青作业时,微波功率约为15kw。
优选地,所述揉捻晒干步骤如下:将微波辅杀样在自然状态下摊凉至常温,随后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作业,以中揉加短时重揉为主,至揉捻叶有茶汁溢出即可,总揉捻时间为90min;把揉捻好的茶叶放在晒场中间,让其在阳光下自然晒干,其间轻轻翻抖,至含水率8-12%。
优选地,所述潮水处理步骤的潮水量为处理茶样的2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21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