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1362.X | 申请日: | 202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8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昕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0;A01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区莲***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蝗虫 自动 诱捕 防治 装置 及其 制造 工艺 | ||
1.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顶端表面固定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顶端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光伏板(3),所述机箱(1)的底部设置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一端连接有套筒杆(5),所述套筒杆(5)的底端安装有外箱体(6),所述外箱体(6)的内部设置有诱捕箱(7);
所述机箱(1)包括上箱体(9),所述上箱体(9)的底部设置有下箱体(10),且上箱体(9)的内腔底端安装有逆变器(12),所述逆变器(12)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11),且逆变器(12)的另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3),所述下箱体(10)的内腔顶端设置有红光光源(14),所述红光光源(14)的一侧安装有黄光光源(15),所述红光光源(14)及黄光光源(15)通过共同照射或一亮一灭交替照射循环工作对昆虫产生诱集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0)侧面和底面透明,使其内部的红光光源(14)以及黄光光源(15)可以向两侧及下方均发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的表面设有定位孔一(17),所述定位孔一(17)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一(17)等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杆(5)的顶部一侧表面设有定位孔二(18),所述定位孔二(18)的内部嵌入设置有调整螺杆(19),且定位孔二(18)与调整螺杆(19)螺纹连接,所述调整螺杆(19)与其中一个定位孔一(17)共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箱(7)的顶部开口边缘均设置有翻折边(8),所述翻折边(8)的一端与外箱体(6)的顶部开口边缘接触,可以使诱捕箱(7)套入外箱体(6)内部时卡在其上方开口处,不会陷落进去,便于从外箱体(6)中直接取出或放回诱捕箱(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箱(7)的内腔底端设置有三个药剂盒,且诱捕箱(7)与下箱体(10)竖直共线设置,三个所述药剂盒分别放置引诱剂(20)、杀虫剂(21)以及分解剂(22),引诱剂(20)用于引诱昆虫进入诱捕箱(7),杀虫剂(21)用于对被引入诱捕箱(7)的昆虫进行集中灭杀,分解剂(22)用于诱捕箱(7)虫体及垃圾进行催化快速分解以自行清洁箱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6)埋于机箱(1)的竖直正下方的土地内,且外箱体(6)的顶端开口处与地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固定在蝗虫发生区的监测点,选取适宜区域挖直径50cm深30cm的坑,放入外箱体(6)后,将四周空隙用土夯实,所述机箱(1)通过支架(4)悬在外箱体(6)的竖直正上方,约50cm左右,设定诱虫灯的开关周期,开启灯光并放入相应引诱剂(20)、杀虫剂(21)以及分解剂(22),选取与外箱体(6)距离较远但周边环境基本一致的区域挖同样坑作为对照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嘉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13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软体U型开合密封式气压舱
- 下一篇:宗教习俗祭拜器及祭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