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沼渣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90962.4 | 申请日: | 2020-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4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军;杨水平;黄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B3/60 | 分类号: | B09B3/60;B09B101/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吕小琴 |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生物 处理 垃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沼渣的方法,包括a.将具有三维互通多孔网络结构的活性炭、膨润土、锯木屑、七水硫酸铁、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液与微生物复合菌剂和水混合制得沼渣处理剂;b.将步骤a中的沼渣处理剂与沼渣混合发酵处理;c.将发酵处理后的沼渣在自然条件下连续曝气处理制得固体残渣;d.向固体残渣中添加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和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后进行固液分离;e.向步骤d中分离出的固体残渣添加除油脂剂;通过对厌氧发酵后的沼渣进行再次处理进行分解和降解,进一步清除沼渣中的油、盐、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沼渣的脱水性能,将餐厨沼渣含水率降至50%以下,且不含任何有害物质,促进沼渣的进一步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沼渣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沼渣中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和丰富的有机物,主要养分含量有:30%~50%的有机质、10%~20%的腐殖酸、0.8%~2.0%的全氮、0.4%~1.20%的全磷、0.6%~2.0%的全钾。目前,因技术所限,国内对餐厨沼渣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特殊的消毒工艺,制成富含生物蛋白质的饲料;一种是通过堆肥处理,转化成为高品质的生物肥料。餐厨沼渣生产饲料,一般采用分选、蒸煮、压榨、脱油工序进行处理,但因为餐厨垃圾的特殊性质,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是由于其蛋白质结构极其复杂,高温无法保证杀灭所有病毒;二是高温加热后,餐厨沼渣中的各种油脂中酸价、过氧化值无法清除;三是餐厨沼渣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科学资料表明,使用同源性动物蛋白质饲喂同种动物,将会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利用沼渣生产生物肥料将成为沼渣处理的一种主要趋势。餐厨沼渣生产的生物肥料有多项优点:一是加速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恢复地力,恢复土壤自净功能,防止土壤板结和沙化;二是形成强势的土壤益生菌环境,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缓解重茬障碍,使农产品符合出口标准;三是提高有机肥转化率,减少化肥施用,改善农产品品质,增产增效;四是采用餐厨垃圾制造,成本较低,农民用得起。但是,调查发现,国内餐厨沼渣的处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问题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一是生物处理过程中的除臭技术。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等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臭味。因此,如何高效、经济的解决除臭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二是餐厨垃圾中盐分、油脂对堆肥品质的影响。堆肥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餐厨垃圾中油脂含量、盐分含量等因素影响,高盐分的堆肥产品将抑制植物的生长,如果长期使用还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三是接种物对残余物金属含量影响较大,沼渣沼液农用的重金属风险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沼渣的方法,通过对厌氧发酵后的沼渣进行再次处理,进一步清除沼渣中的油、盐、以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提高沼渣的脱水性能,促进沼渣的进一步利用。
本发明的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餐厨垃圾沼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具有三维互通多孔网络结构的活性炭、膨润土、锯木屑、七水硫酸铁、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液与微生物复合菌剂和水混合制得沼渣处理剂;
b.将步骤a中的沼渣处理剂与沼渣混合发酵处理;
c.将发酵处理后的沼渣在自然条件下连续曝气处理制得固体残渣;
d.向固体残渣中添加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和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后进行固液分离;
e.向步骤d中分离出的固体残渣添加除油脂剂;
进一步,步骤a中,所述沼渣处理剂按重量份计,活性炭10-20份、膨润土5-10份、锯木屑5-10份、七水硫酸铁2-6份、餐厨垃圾乳酸发酵液1-3份、微生物复合菌剂1-3份、水50-60份;
进一步,步骤a中,所述微生物复合菌剂为米曲霉、地衣芽孢杆菌、解脂假丝酵母、绿色木霉、褐球固氮菌按重量份比为1.5:1:1.2:2:1的混合物;
进一步,步骤b中,采用堆放发酵15-20天,每2-4天翻堆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