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0701.2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7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敏;黄琴琴;罗玲;郝艳明;吴自强;张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山立净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31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零气耗微热 再生 吸附 干燥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
所述第一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入管间设有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出管间设有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
所述设备还包括微热再生单元和调节单元;
所述微热再生单元通过管路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出管、第一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空间连通;
所述调节单元通过管路分别与压缩空气输入管、第一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空间连通;
配合所述管路及第一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设有阀门;
所述设备还包括传感单元,所述微热再生单元、调节单元、阀门和传感单元与控制器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热再生单元包括增压机,所述增压机的入口与压缩空气输出管空间连通,所述增压机的出口与第一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通过管路空间连通,所述管路外套设有电加热筒;所述增压机和电加热筒与控制器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水冷却器,所述水冷却器的入口与第一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空间连通,所述水冷却器的出口连接至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至压缩空气输入管;所述水冷却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至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配合设于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内侧底部、或与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配合的管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还包括配合管路设置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内配合设有加压板,所述加压板上均匀分布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加压板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外包覆保温棉和铝层。
8.一种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备启动;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出气通道开启,第一干燥塔开始工作;
步骤2:第一干燥塔持续工作T1时间后,第二干燥塔加热再生T2时间;
步骤3:第一干燥塔持续工作;第二干燥塔冷吹调节T3时间,停止冷吹调节T4时间;
步骤4:第一干燥塔持续工作;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开启,第二干燥塔开始工作;
步骤5:执行T5时间后,以当前的第一干燥塔为第二干燥塔、当前的第二干燥塔为第一干燥塔,返回步骤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第二干燥塔加热再生为:
微热再生单元与压缩空气输出管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导通,微热再生单元开始工作,第二干燥塔加热;
调节单元与压缩空气输入管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导通,调节单元开始工作,输出气体与压缩空气输入管处的入气汇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零气耗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二干燥塔冷吹调节为:
微热再生单元与压缩空气输出管和第二干燥塔的顶部开口导通,持续增压、停止微热,第二干燥塔冷吹降温;
调节单元与压缩空气输入管和第二干燥塔的底部开口导通,调节单元持续工作,输出气体与压缩空气输入管处的入气汇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山立净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山立净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7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车间物料吊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DR技术的阅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