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89850.7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9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邹小洁;顾民杰;王青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12;E01D19/10;E01D2/04;E01D10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部 通行 非机动车 桥梁 结构 | ||
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包括外侧钢板、横隔板、包括行车面板,横隔板上设有全桥贯通的孔洞,行车面板设置于孔洞内的下部,实现通行非机动车的功能;风嘴的外侧钢板形状与常规钢箱梁风嘴一致,可使主梁断面保持流线外型,保证大跨度桥梁抗风稳定性能要求;外侧钢板的上钢板设置封闭透明窗格,保证采光,下钢板设置半开启透明窗格和封闭透明窗格,保证采光和通风。本发明将非机动车道布置在风嘴内部,相比位于桥面的情况,可有效减小桥梁断面总宽度和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优化了非机动车道纵断面,对于桥下净空要求较高的跨路、跨江大跨度桥梁,可在实现非机动车骑行交通功能的同时减小桥梁总长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非机动车随桥过路、过江成了一些桥梁方案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城市桥梁,非机动车过江的需求比较强烈。
然而跨路、跨江的大跨度桥梁的桥下净空要求一般较高,非机动车骑行的纵坡要求也比较高,实现非机动车全线骑行功能的代价很大,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只能退而求其次实现部分路段骑行。
在保证非机动车全线骑行过路、过江问题上,已有一些桥梁做出了尝试,其中宁波中兴大桥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宁波中兴大桥为矮塔斜拉桥,主梁为钢箱梁。常规的钢箱梁挑臂均设于主梁结构顶面,中兴大桥不仅在顶面设置了挑臂用于机动车通行,还在底面增设了挑臂用于非机动车通行。由于非机动车通道位于主梁底面,其路面标高降低了大约一个梁高,减小了爬坡高度,为非机动车骑行过江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兴大桥采用的这种顶底面均设置挑臂的布置方式也有其局限性,下挑臂的设置使得主梁断面成为钝体断面,结构抗风稳定性能较差,只能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桥梁结构或体系刚度较大的桥型。当跨度进一步增大,或者采用体系刚度较小的桥型时,如大跨径或超大跨径悬索桥,中兴大桥这种结构布置方式将难以满足抗风稳定性能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构思另外一种既能够有效降低非机动车道的路面标高,又具备良好抗风稳定性能的桥梁结构布置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在方便非机动车骑行过江的同时使主梁断面保持良好的流线外型,保证大跨度桥梁抗风稳定性能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部可通行非机动车的桥梁风嘴结构,包括外侧钢板、横隔板、包括行车面板,所述横隔板上设有全桥贯通的孔洞,所述行车面板设置于孔洞的下部,实现通行非机动车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钢板包括上钢板、下钢板、顶钢板、底钢板、上钢板纵向加劲肋、下钢板纵向加劲肋、顶钢板纵向加劲肋、底钢板纵向加劲肋,上钢板、下钢板、顶钢板、底钢板围成风嘴的外立面,上钢板和下钢板均相对桥梁的横桥向倾斜设置,上钢板的下侧边和下钢板的上侧边连接,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的夹角为60~90°,顶钢板的一侧边与上钢板的上侧边连接,底钢板的一侧边与下钢板的下侧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上均沿桥梁顺桥向分布有多个窗格开孔,上钢板上的窗格开孔中设有封闭透明窗格,下钢板上的窗格开孔中设有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
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内侧面上均设有与多个窗格开孔相对应的多个窗格环向加劲肋,每个窗格环向加劲肋环绕相对应的窗格开孔设置。
所述半开启透明窗格朝风嘴内部开启,并通过限位装置限制和固定开启角度。所述半开启透明窗格的开启角度范围为15~45°。
所述封闭透明窗格和半开启透明窗格均为亚克力窗格。
所述上钢板上的封闭透明窗格和上钢板的窗格面积比为30%,所述下钢板上的封闭透明窗格和下钢板的窗格面积比为15%,所述下钢板上的半开启透明窗格和下钢板的窗格面积比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9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