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被动式启动冷却的硬件散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89639.5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0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何伯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圣希悦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王庞 |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被动式 启动 冷却 硬件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被动式启动冷却的硬件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扇,所述出风管的相背面上与机箱之间固定安装有调节弹簧,所述机箱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框。该基于被动式启动冷却的硬件散热装置,通过起始时,驱动扇处于静止的状态,待硬件工作产生的热能过多时,热能首先经过导热装置上的导热板进入到固定框中,双金属杆受到高温影响弯曲,从而带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距离减小,电阻圈的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所以此时制冷装置启动,可以达到了降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被动式启动冷却的硬件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硬件如硬盘、主板、处理器、显卡等均安装在计算机机箱内,计算机机箱对这些重要的硬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但是这些硬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此时就需要特殊的散热装置将计算机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只有保证温度的稳定,才可以保证计算机的运用速度。
目前,计算机机箱内一般依靠散热风扇降温,但是散热风扇本身在运动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如果一开始计算机机箱内部的热量并不是很高,但是散热风扇依旧启动,则会加快机箱内部的温度的提升,而且散热风扇只能对着机箱中某一个硬件散热,其他的硬件则得不能得到很好的散热,而且热量集中在机箱内部,如果不及时将其排除箱外,则会导致散热效果下降,所以仅仅依靠散热风扇来散热,依旧不满足目前计算机散热的需求。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在设计出一种基于被动式启动冷却的硬件散热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式启动冷却的硬件散热装置,具备散热效果好,且可以及时排除机箱中的热量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机箱的散热装置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散热效果好,且可以及时排除机箱中的热量等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被动式启动冷却的硬件散热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扇,所述出风管的相背面上与机箱之间固定安装有调节弹簧,所述机箱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阻圈,所述转动轮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正极板,所述电阻圈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负极板,所述转动轮的上下两端均活动安装有双金属杆,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导热板。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的内部开设有槽腔,槽腔的形状为中间窄两边宽设计,槽腔为通风设计,起始时,驱动扇处于静止的状态,待硬件工作产生的热能过多时,热能首先经过导热装置上的导热板进入到固定框中,双金属杆受到高温影响弯曲,从而带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距离减小,电阻圈的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所以此时制冷装置启动,可以达到了降温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制冷装置,固定框内部的壁体上固定安装有防冷凝板,制冷装置与正极板和负极板的连接关系为电连接,电阻圈的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制冷装置工作的额定电压就越高,制冷装置制冷效果就越好。
优选的,所述驱动扇与正极板和负极板的连接关系为电连接,电阻圈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经过驱动扇的电压就越大,驱动扇转动的速度就越高。
优选的,所述靠近负极板的双金属杆的相背面为主动层设计,相背面为被动层设计,靠近正极板的双金属杆的相背面为被动层设计,相对面为主动层设计,双金属杆在相互弯曲的过程中可以带动转动轮转动,从而影响电阻圈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圣希悦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圣希悦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9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