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频分区的协商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7830.6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5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钟广海;叶奇;李翔;邓志吉;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黎坚怡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频 分区 协商 传输 方法 电子设备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分区的协商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基于视频分区的协商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获取监控画面视频,以及当前监控区域等级和对应的监控区域画面传输比例,并生成对应的第一目标带宽信息;在第一设备与视频监控平台之间的传输带宽小于第一目标带宽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将第一目标带宽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获取自身与视频监控平台之间的第一余量带宽信息,并返回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将监控画面视频发送给第一余量带宽大于第一目标带宽的目标第二设备;目标第二设备将监控画面视频通过基站转发到视频监控平台。上述方案,由其他带宽充足的监控设备转发监控画面视频,能够有效调配网络资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视频分区的协商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视频监控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应用技术热点之一,它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场合。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宽带网络的普及、国内安防视频监控市场持续飞速发展,而视频监控的应用领域更是遍及各行各业,所以,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研究出高质量、高速度、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协商传输系统是当下视频监控领域的首要任务。
目前,在旅游景区或者商场等人流量密度大、分布随机性强的4G/5G网络环境下,当出现人群聚集等高峰使用网络资源时,单个基站很容易出现带宽过载或者带宽不足的情况。如果监控设备依然通过该基站直接推送视频,很容易出现播放卡顿延迟问题。用户和监控设备在同一个基站下,网络资源不足时容易出现竞争,既影响用户上网需求,又影响监控网络的稳定性。如果通过增加基站数目,成本较高,非高峰时期基站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至少提供一种基于视频分区的协商传输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分区的协商传输方法,所述协商传输方法应用于一种协商传输系统,其中,所述协商传输系统至少包括视频监控平台、基站、分别与所述视频监控平台通信连接的第一设备和多个第二设备;所述协商传输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监控画面视频,以及当前监控区域等级和对应的监控区域画面传输比例,并生成对应的第一目标带宽信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视频监控平台之间的传输带宽小于第一目标带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目标带宽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自身与所述视频监控平台之间的第一余量带宽信息,并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监控画面视频发送给第一余量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目标带宽的目标第二设备;
所述目标第二设备将所述监控画面视频通过所述基站转发到所述视频监控平台。
其中,所述协商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余量带宽均小于所述第一目标带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监控画面视频中的非敏感监控区域的传输比例降低处理,以生成第二目标带宽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将处理后的所述监控画面视频发送给所述第一余量带宽大于第二目标带宽的目标第二设备;
所述目标第二设备将处理后的所述监控画面视频通过所述基站转发到所述视频监控平台。
其中,所述协商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一余量带宽均小于所述第一目标带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继续判断是否存在两个目标第二设备的第一余量带宽分别大于所述监控画面视频中非敏感监控区域传输需要的带宽,和所述监控画面视频中敏感监控区域传输需要的带宽;
若存在,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监控画面视频的非敏感监控区域部分发送给其中一个目标第二设备,将所述监控画面视频的敏感监控区域部分发送给另一个目标第二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7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