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导体材料的用途、火灾感应装置、报警方法、设备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7366.0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8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凌盛杰;任婧;刘强;杨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C08K3/16;C08L8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高燕;许亦琳 |
地址: | 20121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导体 材料 用途 火灾 感应 装置 报警 方法 设备 系统 | ||
1.一种离子导体材料在环境传感器中作为热传感材料的用途。
2.一种离子导体材料作为热敏电阻的用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导体材料包括丝素蛋白和可溶性镁盐或可溶性钙盐;
和/或,在0~10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采用所述离子导体材料形成的热传感材料或热敏电阻电阻值下降;
和/或,所述离子导体材料成型后形成所述热传感材料或热敏电阻,所述成型的方式选自旋涂、流延和模压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镁盐为MgCl2;
和/或,所述可溶性钙盐为CaCl2;
和/或,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镁盐与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为(1~7):(12~17)。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导体材料选自甲酸体系、离子液体体系和溴化锂水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甲酸体系的离子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镁盐的甲酸溶液和丝素蛋白混合,丝素蛋白溶胀至完全溶解后去除甲酸;所述离子液体体系为将丝素蛋白、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镁盐和离子液体混合并溶解,然后采用有机溶剂的蒸汽浴引起蛋白构象转变析出,分离去除离子液体;所述溴化锂水体系的离子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丝素蛋白溶于溴化锂水溶液中溶胀至溶解,然后透析去除溴化锂,再加入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镁盐,最后去除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引起蛋白构象转变是指丝素蛋白由自由无规结构转变成β-sheet结构;
和/或,在所述甲酸体系中,所述丝素蛋白与甲酸的质量比为5wt%~20wt%;
和/或,在所述甲酸体系中,所述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镁盐与甲酸的质量比为3wt%~7wt%;
和/或,所述离子液体选自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和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
和/或,在所述离子液体体系中,所述离子液体与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为(1~10):1;
和/或,在所述离子液体体系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和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和/或,在所述离子液体体系中,溶解时采用加热,加热至温度为80~120℃;
和/或,在所述溴化锂水体系中,所述溴化锂水溶液的浓度为7~9mol/L;
和/或,在所述溴化锂水体系中,透析是采用透析袋,并置于水中进行透析,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为20000;
和/或,在所述溴化锂水体系中,溴化锂水溶液与丝素蛋白的体积质量比为1L:(5~15)g。
7.一种火灾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灾感应装置为电回路,所述电回路上串联有电源和采用离子导体材料形成的热传感材料或热敏电阻。
8.一种环境火灾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火灾报警设备,所述火灾报警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设于环境中的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灾感应装置;所述环境火灾的报警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火灾感应装置上的电信号数据;
根据所述电信号数据判断所述火灾感应装置所处的环境是否符合预设安全条件;
若判断不符合预设安全条件,则对外发送火灾信息和发生火灾的环境的位置信息,以供公共消防平台或用户终端获取或显示火灾警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断不符合预设安全条件,则发出向外播报语音警示信息的控制指令;
和/或,所述电信号数据为电阻值或电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技大学,未经上海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73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