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态无机物危险废物的预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7277.6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6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任红波;钟小平;李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立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伍琴琴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无机物 危险废物 预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固态危废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固态无机物危险废物的预处理系统,包括立库、原料暂存场、预分选线和破碎线,原料暂存场、预分选线和破碎线沿立库一侧依次分布;预分选线包括预分选室体,所述预分选室体内设有人工分选操作台和预分选破碎机;破碎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对接的翻转上料机、振动给料机、玻璃破碎机、沥水螺旋输送机和振动筛分机,破碎线上部与立库上层通过上层辊道线连接,破碎线下部与立库下层通过上层辊道线连接。本发明对玻璃瓶中的废液和玻璃瓶破碎物进行分离,且能够将瓶盖也从玻璃中分离出去,使得处理后的危废杂质率及含水率等指标符合水泥窑烧制水泥的原料入窑要求,保证烧制而成的水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危废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固态无机物危险废物的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危险废物(简称危废)的现行处置方式主要为建设焚烧窑及填埋场进行焚烧、填埋,但这些处置方式均面临着处置费用高、泄漏风险大、征地难等困扰。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是一种新兴的危险废物处置技术,对部分以往只能焚烧和填埋的危险废物进行再利用,既实现了资源利用又节约了处置成本。
RDM生产线(也称固态原料生产线)是将各类固态、硬质无机物进行二级破碎,并除去其中杂质,最终得到满足水泥窑生料磨添加要求的固态产品,原料主要为医药玻璃瓶。传统的固体危废处理比较粗放,通常是将玻璃瓶直接破碎后直接作为水泥原料入窑焚烧,但是这种直接焚烧的方式由于部分玻璃瓶内仍盛装有废液,且玻璃瓶具有铝质或者橡胶质的瓶盖,造成入窑焚烧的危废整体性质参差不齐,使得水泥原料整体的杂质率、含水率及重金属含量均不可控,使得水泥原料品质较差,严重影响烧制后的水泥质量;而且由于废液的性质较为复杂,不仅自身存在爆炸和易燃的问题,而且不同废液之间容易发生相互反应而产生易燃气体,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固态无机物危险废物的预处理系统,实现固体无机危废处理的精细化,使得处理后的危废杂质率及含水率等指标符合水泥窑烧制水泥的原料入窑要求,保证烧制而成的水泥质量,而且保证烧制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固态无机物危险废物的预处理系统,包括立库、原料暂存场、预分选线和破碎线,原料暂存场、预分选线和破碎线沿立库一侧依次分布;预分选线包括预分选室体,预分选室体内设有人工分选操作台和预分选破碎机;破碎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对接的翻转上料机、振动给料机、玻璃破碎机、沥水螺旋输送机和振动筛分机,破碎线上部与立库上层通过上层辊道线连接,破碎线下部与立库下层通过上层辊道线连接,经处理后的固体无机物危废杂质率≤5%,含水率≤5%。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
预分选线用于对玻璃瓶进行人工预分选,预分选操作在人工分选操作台上进行,预分选的主要目的是将玻璃瓶内的废液倒出,避免后续破碎时废液溢出产生结晶或者化学反应导致产生爆炸,也避免了因废液之间相互反应产生易燃气体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且分离后的废液在危险评估后还可投入到液体危废处理线中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了不同危废处理线的协同利用。对于能打开瓶盖的玻璃瓶,可以直接打开玻璃瓶倒出玻璃瓶内的废液;对于不能打开瓶盖的针剂和粉剂类过期小药瓶,采用预分选破碎机破碎的方式,使将玻璃瓶内的废液溢出。
采用人工预分选一方面是由于固态无机物危废来料比较复杂,难以采用完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预分选,另一方面是由于RDM生产线的来料量比较小,生产线利用率比较低,采用全自动的预分选设备成本投入会比较大,因此采用人工预分选也是为了能够起到控制预算的作用。
预分选后的玻璃瓶通过下层辊道线进入立库,并通过立库输送机向上输送,再通过上层辊道线输送至破碎线对玻璃瓶进行破碎,待破碎的玻璃瓶从上到下依次经过翻转上料机、振动给料机、破碎机、沥水螺旋输送机和振动筛分机,玻璃瓶经过破碎机破碎后,部分玻璃瓶内的废液流出,沥水螺旋输送机用于将破碎后的玻璃与废液进行分离,破碎后的玻璃瓶与瓶盖进入振动筛分机,将破碎后的玻璃瓶与瓶盖进行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立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立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7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追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能互补的风光储氢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