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蔗渣的改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86852.0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1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冬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奚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23/08;C08H8/00;C08J3/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研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89 | 代理人: | 谢东 |
| 地址: | 3114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渣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渣的改性方法,采用丙三醇、乙二醇和正丁醇的混合溶剂,溶解EVOH粉体,再对用氢氧化钠处理后甘蔗渣进行改性。根据改性后甘蔗渣的接触角、表面张力和黏附功数据表明,当EVOH粉体溶解在一定体积比比例三种溶剂中时,对甘蔗渣的改性效果最佳,改性后的甘蔗渣表面残留的混合溶剂不需进一步去除,在放置少许时间之后即可被甘蔗渣吸收。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丙三醇覆盖在甘蔗渣表面屏蔽了EVOH对甘蔗渣的改性、从而达不到理想改性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渣的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中国最大的制糖原料,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等省份,每年都有大量的甘蔗渣产生,具有较高的利用空间。甘蔗渣主要成分为50%的纤维,25%的半纤维和25%的木质素,甘蔗渣作为一种丰富的再生资源,其高值化利用一直以来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甘蔗渣主要利用方式有以下几种:生物发电、造纸、燃料乙醇和高密度纤维板材。
甘蔗渣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人造板、蔗渣墙和制浆造纸等,目前我国甘蔗渣碎料板工业已经逐步形成工业体系,已有20多间年产0.5万-1万立方米的蔗渣碎料板厂建成投产,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等省,蔗渣碎板生产是我国人造板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通过甘蔗渣与各种树脂制成复合材料是一种高值化利用方式。过去木塑复合材料中植物纤维大多是使用木粉、木屑等,目前在保护森林政策下,木屑量较少,而甘蔗渣资源比较丰富,分布也比较集中,可代替常用的木粉、木屑等原料,解决现有木分量少等问题。但是,甘蔗渣与一些高分子材料复合时,甘蔗渣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像PVC为弱极性,两者在复合时,复合界面相容性较差,并且甘蔗渣中的植物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羟基,容易形成氢键而聚集,从而导致甘蔗渣不能在PVC中均匀分布。所以为克服以上问题,通常先需要对回收的甘蔗渣进行改性处理或添加改性剂。
EVOH作为一种相容剂可用于改性木塑复合材料,改善植物纤维与各种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从而达到提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效果。但是利用EVOH改性甘蔗渣时,常有以下一些问题,其一,EVOH通常需要先溶解在丙三醇溶剂当中,但是丙三醇在室温下粘度较大,流动性差,改性过程中EVOH不能与甘蔗渣完全接触,从而达不到理想改性效果;其二,直接将EVOH改性甘蔗渣,甘蔗渣表面孔隙较少,也会造成改性不充分。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EVOH改性甘蔗渣所遇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渣的改性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回收来的榨汁后的甘蔗残渣,浸泡在质量浓度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当中,浸泡时间为6h。
S2:将步骤S1得到的甘蔗渣,用水洗涤4~5遍,然后晒干,进行粉碎,选用60~10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然后将筛选好的甘蔗渣放入95~110℃的烘箱之中进行干燥12h,之后密封保存备用。
S3:将EVOH进行粉碎,选用100~12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得到EVOH的粉体,然后将EVOH粉体置于80~10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26h,得到干燥的EVOH粉体。
S4:将丙三醇、乙二醇和正丁醇按照体积比1:0.6~1.1:0.4~0.8的比例在60℃下进行混合均匀,然后让其自然晾至室温。
S5:将步骤S4得到的溶剂和步骤S3得到的EVOH粉体在160~200℃下进行搅拌混合溶解,时间为2~4h,然后加入到搅拌器当中,将步骤S2得到的甘蔗渣加入到搅拌器当中在60~80℃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10h,其中,甘蔗渣、混合溶剂和EVOH粉体以质量比为1:0.8~1.5:0.03~0.09加入,得到改性甘蔗渣。
优选的,步骤S2当中,粉碎的甘蔗渣在100目的筛网进行过筛,干燥温度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奚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奚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