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耐高温屏蔽控制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86351.2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7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余学东;张常兵;王红;田东升;刘忠发;刘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信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9;H01B3/3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俊晓 |
| 地址: | 2383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塑料 绝缘 护套 耐高温 屏蔽 控制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耐高温屏蔽控制电缆,包括外保护套,所述外保护套内部设置有绝缘保护套,所述外保护套内侧壁上连接有三组弹簧轴一,三组所述弹簧轴一上均连接有两组缓冲板一,所述缓冲板一上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一,所述绝缘保护套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三组弹性柱一,所述绝缘保护套外侧壁上连接有三组弹簧轴二,三组所述弹簧轴二上均连接有两组缓冲板二。本发明减小了电缆内部所受到的冲击力,避免外界物体与电缆发生碰撞而直接造成电缆内部受损,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而且可以避免控制电缆内部受到碰撞时而造成内绝缘套发生相对滑动,起到紧密夹持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电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耐高温屏蔽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控制电缆的作用是传输控制电信号,现有的控制电缆主要由芯线、绝缘层、屏蔽层及护套组成,绝缘层包覆在芯线外并由多根形成集线束,集线束外包裹屏蔽层,屏蔽层的作用是避免外界电磁场对输送信号的影响,由于集线束中的各芯线输送的信号不同,各芯线相互之间也会造成干扰,导致输送的信号出现偏差。现有的控制电缆大多数都是易燃材料,不耐高温,而且绝缘性能较差;
现有的屏蔽控制电缆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多数情况下电缆都会与外界发生一定的碰撞,而现有的屏蔽控制电缆不能够避免外界物体与电缆发生碰撞时而直接造成电缆内部的受损,没有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而且控制电缆内部受到碰撞时而会造成内绝缘套发生相对滑动,没有起到紧密夹持的作用,稳定性比较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耐高温屏蔽控制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耐高温屏蔽控制电缆,主要解决现有的屏蔽控制电缆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多数情况下电缆都会与外界发生一定的碰撞,而现有的屏蔽控制电缆不能够避免外界物体与电缆发生碰撞时而直接造成电缆内部的受损,没有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而且控制电缆内部受到碰撞时而会造成内绝缘套发生相对滑动,没有起到紧密夹持的作用,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氟塑料绝缘及护套耐高温屏蔽控制电缆,包括外保护套,所述外保护套内部设置有绝缘保护套,所述外保护套内侧壁上连接有三组弹簧轴一,三组所述弹簧轴一上均连接有两组缓冲板一,所述缓冲板一上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一,所述绝缘保护套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三组弹性柱一,所述绝缘保护套外侧壁上连接有三组弹簧轴二,三组所述弹簧轴二上均连接有两组缓冲板二,所述缓冲板二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二,所述外保护套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三组弹性柱二,两组所述橡胶垫一外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磁片和二号磁片,两组所述橡胶垫二外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三号磁片和四号磁片,所述外保护套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弹性凸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保护套由氟塑料材料构成,若干组所述弹性凸块等距离均匀分布在外保护套外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三组所述弹簧轴一和三组弹簧轴二分别等距离分布在外保护套内侧壁和绝缘保护套外侧壁上,所述缓冲板一和缓冲板二分别通过弹簧轴一和弹簧轴二活动安装在外保护套和绝缘保护套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三组所述弹性柱一和三组弹性柱二分别等距离分布在绝缘保护套和外保护套上,且弹性柱一位于两组缓冲板一之间,弹性柱二位于两组缓冲板二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磁片与二号磁片设计为异性磁铁,且三号磁片与四号磁片设计为异性磁铁,所述一号磁片与三号磁片以及二号磁片与四号磁片分别为同性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信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信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