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桡骨小头骨折髓内固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85565.8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4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聚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聚伍 |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 |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桡骨 小头 骨折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桡骨小头骨折髓内固定装置,包括套装于桡骨主体骨腔内的芯杆,芯杆的杆体设置有芯杆固定孔且通过芯杆固定丝杆固定于桡骨主体骨腔中相应位置,芯杆的外端插装于桡骨小头的骨腔内,芯杆外端插头周面分布有小头径向固定孔,小头径向固定丝杆分别从桡骨小头外侧向内贯穿骨质后连接于小头径向固定孔内。本装置属于髓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尤其适用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固定,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骨片分别进行汇聚式固定,避免不必要的关节置换,尽量保留和恢复患者自身桡骨小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桡骨小头骨折固定器具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桡骨小头骨折的髓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桡骨小头骨折是临床多发伤,引起桡骨小头骨折的轴向及侧向作用力是高能量暴力,造成关节面内陷、破碎分离,干骺端骨质粉碎,常合并前臂其他部位骨折,预后不佳。桡骨小头骨折(粉碎性或近端很短)难以固定,常常切除,影响前臂功能,钢板固定困难。传统方法治疗此类骨折包括: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克针内固定、桡骨小头切除、桡骨小头置换等,但存在关节面复位不良,固定不牢、缺乏有效内固定、关节置换并发症多等问题,由此引起的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慢性骨髓炎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高,肘关节功能恢复差,易遗留残疾。
在桡骨头、颈部骨折手术当中,经常使用微型钢板、双头加压螺钉等内固定装置。由于部分桡骨头骨折粉碎,部分Mason3型及Mason4型的桡骨头骨折或合并桡骨颈骨折无法使用常规内固定予以固定,最终予以舍弃,从而丧失了桡骨头及肱桡关节面的完整性,影响了肘关节稳定性及肱桡关节的匹配程度,而常规内固定装置还存在固定后失效,术中及术后骨块移位,增加了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几率。如手术失败,需进行桡骨头置换术,增加手术费用的同时,日后还可能出现二次翻修及肘关节僵硬、肘关节不匹配等问题。可见,部分Mason3型及Mason4型的桡骨头骨折或合并桡骨颈骨折需要其他内固定进行固定,减少相关并发症,为患者日后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创造良好的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桡骨小头骨折所采用的固定方式均存在相应缺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桡骨小头骨折髓内固定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一种桡骨小头骨折髓内固定装置,包括套装于桡骨主体骨腔内的芯杆,芯杆的杆体设置有芯杆固定孔且通过芯杆固定丝杆固定于桡骨主体骨腔中相应位置,芯杆的外端插装于桡骨小头的骨腔内,芯杆外端插头周面分布有小头径向固定孔,小头径向固定丝杆分别从桡骨小头外侧向内贯穿骨质后连接于小头径向固定孔内。
芯杆外端插头周面分布有小头径向固定孔,或者小头径向固定丝杆分别通过其末端自攻丝连接芯杆的插头端。
芯杆的杆体设置有芯杆固定孔且通过芯杆固定丝杆固定于桡骨主体骨腔中相应位置。
所述芯杆为圆柱形或为棱柱形结构,为棱柱形结构时,多个小头径向固定孔分布于各棱面中部。
所述芯杆的插头小于芯杆主体部分,或者在插头一侧设置定位平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属于髓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尤其适用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固定,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骨片分别进行汇聚式固定,避免不必要的关节置换,尽量保留和恢复患者自身桡骨小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髓内钉的应用与桡骨骨折部位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透视结构图。
图3是图1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图3中B-B剖面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芯杆的正面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芯杆的剖面结构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图5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聚伍,未经陈聚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5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刀可调节的樱桃采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美容净颜减肥瘦身的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