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厚纤维素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4275.1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4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袁艳萍;朱志龙;宰建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交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02 | 分类号: | C08L1/02;C08L1/10;C08L33/02;C08L97/02;C08L23/08;C08L29/04;C08L5/04;C08L39/06;C08L67/04;C08L3/06;C08K3/08;C08K3/26;C08K5/3445;B29C4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225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纤维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厚纤维素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紫外光照技术将纤维素表面疏水改性使其更加容易脱水;通过表面修饰技术使得纤维素更加容易交联;通过分散技术形成纤维素的水溶性或油溶性的悬浮液,最后通过热压成型等工艺制备抗菌厚纤维素板。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点在于:(1)纤维素板的表面更为细密平整,则有利于后续的表面加工处理,继而使纸塑品更加完美;(2)纤维素板组成物所制得的纸浆足够的黏著性,有利于纤维素塑形后能在短时间内固化为预定的形状;(3)全部制备过程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较容易实现产业化放大及工业化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改性和成型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素的表面修饰和厚纤维素板成型工艺的研究,属于环保制品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纤维素环保产品属于天然农副产品废弃物的加工应用领域,也属于可生物降解环保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可再利用的植物粗纤维,如植物秸秆、落叶;天然农副产品废弃物,如玉米芯、稻草、麦草、玉米秸、稻糠、稻壳、甘蔗渣等作为加工主原料,进行粉碎、拌合、热压成型、冷风散热、紫外消毒、包装、制成成品等步骤,形成一次性植物纤维素环保产品。同时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植物纤维素,还可以用作塑料用品的填料,环保型绿色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环保材料。这些产品的原材料清洁且来源广泛,可使植物纤维素类生物质能的充分利用,并拓展植物纤维素环保产品的应用范围。
植物纤维环保材料技术涉及多学科技术,如复合材料、塑料、天然高分子、无机材料等方面技术,到目前为止,产品上已实现了材料配方多样化、产品开发多样化、生产设备多样化等,已实现了规模化制备的工艺。而植物纤维素环保材料研发的关键技术在于纤维素的改性,其包括了对天然纤维素的预处理、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及生物改性等。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中,产品的厚度均比较薄,例如餐具、托盘、花盆、电子包装等,难以实现厚度上面的突破。其原因在于纤维素在成型过程中,较厚的产品中纤维素的脱水、散热、交联比较慢,难以实现高效的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厚纤维素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紫外光照技术将纤维素表面疏水改性使其更加容易脱水;通过表面修饰技术使得纤维素更加容易交联;通过分散技术形成纤维素的水溶性或油溶性的悬浮液,最后通过热压成型等工艺制备抗菌厚纤维素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纤维素的表面改性。(a)按重量比,将100份事先粉碎的纤维素物料在碱性条件下(pH=7-9)加入含羧基化合物5份,以制备具有干物料含量至少10%的纤维素水性悬浮液。(b)将水性悬浮液在紫外光照下进行高稠度碾磨1小时后,加水稀释,制备成浓度为1%的纤维素定形溶液。
(2)在步骤1制备得到的100份纤维素定形溶液中,加入无机粉体、抗菌剂、天然植物或粉、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增稠剂等物质,快速搅拌10分钟以上,通过真空吸浆将纤维素混合液固定在厚度大于5毫米的模具上,热压成型、冷风散热,泄压取出后即可得到抗菌厚纤维素板。
所述含羧基化合物为聚丙烯酸、油酸、硬脂酸等一种;
所述无机粉体的重量为30-45份,抗菌剂的重量为1-5份,天然植物或粉的重量为5-20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重量为1-5份,增稠剂的重量为0.2-1份;
所述无机粉体为碳酸钙、滑石粉、碳粉、白炭黑、石英粉等等一种,目数为500-2000目;
所述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锌、纳米银、多菌灵、百菌清、扑海因、甲基托布津、代森铵等一种;
所述天然植物或粉为稻草秸秆、甘蔗秸秆、小麦秸秆、木粉、竹粉等一种,目数为500-2000目;
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PV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羟基烷酸酯(PHA)等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交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交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