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83427.6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6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田祚强;侯振宇;陈建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27/18;C08L91/06;C08L97/00;C08K13/02;C08K3/04;C08K3/30;C08K5/20;C08K3/22;C08K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橡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主体橡胶100份,助剂5份‑83份,聚四氟乙烯1份‑3份,金属化合物类润滑剂0.5份‑2份,酰胺类爽滑剂5份‑20份,亲油性聚甘油酯2份‑10份,偶联剂1份‑10份,以及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该橡胶能够长时间处于自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小,减震效果优异,耐磨性好,力学性能优异,有利于其广泛应用。本申请还提供了橡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橡胶材料具有高弹性、耐磨、耐冲击等优点,常制成减震件使用。由于橡胶本身性能有限,橡胶减震件在使用过程仍然会与产品之间发生摩擦,甚至产生异响,进而影响了橡胶材料的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橡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橡胶能够长时间处于自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小,减震效果优异,耐磨性好,力学性能优异,在应用于减震件时,能够极大降低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消除异响,有利于其广泛应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橡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以及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
在本申请中,聚四氟乙烯、金属化合物类润滑剂以及酰胺类爽滑剂,大大提升橡胶的自润滑性能,同时使得橡胶能够长期保持自润滑效果,降低摩擦系数,提升减震效果;同时亲油性聚甘油酯、偶联剂以及助剂增加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分散的均匀性,提升橡胶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疲劳耐久性、延长橡胶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橡胶还包括1份-10份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聚山梨酯和木质素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与所述金属化合物类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3):1。
可选的,所述主体橡胶包括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丁腈橡胶和异戊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包括增塑剂、补强剂、活性剂和防老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化合物类润滑剂包括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二硒化铌、二硒化钨、四氧化三铁、氧化铝、氧化铅、氯化铁、氯化镉、碘化镉、碘化铅和碘化汞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酰胺类爽滑剂包括油酸酰胺和芥酸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亲油性聚甘油酯包括三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六聚甘油三硬脂酸酯和六聚甘油五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偶联剂包括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硫化剂包括硫磺、4-4’-二硫化二吗啉、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四硫化双五亚甲基秋兰姆和二氯化二硫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硫化促进剂包括次磺酰胺类促进剂、二硫代氨甲酸盐类促进剂、秋兰姆类促进剂和噻唑类促进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助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包括脂肪烃油类、环烷烃油类、芳烃油类和酯类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补强剂包括炭黑、白炭黑、碳酸钙、陶土、滑石粉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活性剂包括氧化锌、碳酸锌、硬脂酸锌、硬脂酸、硬脂酸钠盐和硬脂酸钾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老剂包括N-异丙基-N基塑苯基对苯二胺、N,N基对二甲苯基对苯二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微晶蜡和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提供的橡胶能够长时间处于自润滑状态,摩擦系数小,减震效果佳,耐磨性好,力学性能优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100重量份的主体橡胶塑化后,与1重量份-3重量份聚四氟乙烯、0.5重量份-2重量份金属化合物类润滑剂、1重量份-10重量份偶联剂、2重量份-10重量份亲油性聚甘油酯、5重量份-20重量份酰胺类爽滑剂、5重量份-83重量份助剂混合,制得共混胶;
所述共混胶与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混合,经硫化后得到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34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