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调节的阻尼力的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3078.8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3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2;F16F9/34;F16F9/40;F16F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德国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调节 阻尼力 减振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的阻尼力的减振器,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腔的内缸、围绕内缸的外缸和至少一个与工作腔处于流体连接的阻尼阀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的阻尼力的减振器,减振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腔的内缸、围绕内缸的外缸和至少一个与工作腔处于流体连接的阻尼阀元件。
背景技术
在具有可调节的阻尼阀元件的三管式减振器中,通常难以将阻尼阀元件流体地联接到内缸处,其中所述阻尼阀元件安置在外缸的外侧。为此,DE 10 2005 053 394 A1例如示出围绕内缸的管式接管,阻尼阀元件连接到该管式接管处。DE 10 2017 222 232 A1经由单独的接合套筒实现将减振器联接于内缸,所述接合套筒沿轴向方向向下延长内缸并且所述接合套筒与内缸的管件一起经由底阀相对于外缸张紧。这两个解决方案的前提是:非常精确匹配地制造和随后精确地安装构件。
发明内容
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的阻尼阀元件的减振器,其中阻尼阀元件如此联接于内缸,使得不那么窄的制造公差和配合公差是足够的。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能调节的阻尼力的减振器来实现,减振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腔的内缸、围绕内缸的外缸和至少一个与内缸处于流体连接的且设置在外缸处的阻尼阀元件,其中,流体连接经由在内环周装入内缸中的接合套筒引导。
在此,术语“在内环周装入内缸中”表示:接合套筒在安装过程期间完全地移入内缸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减振器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本发明,内缸在外缸内部的张紧实现在位于上部的活塞杆引导件和底阀之间。接合套筒不参与该张紧链。由此,为了将接合套筒插入内缸中,在接合套筒和内缸之间设置间隙配合就足够了,从而可以降低制造和安装耗费。此外,接合套筒可以在流体连接的区域中如此宽或连续地构成,使得不形成流动方面的收窄并且在运行中不会出现阻尼剂的发泡。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流体连接经由在内缸的壁部中构成的流通开口引导到阻尼阀元件中。在此,对流通开口没有提出特殊的几何要求,因为经由所述流通开口仅必须确保到阻尼阀的流体连接。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能够提出:流体连接经由从接合套筒到阻尼阀元件的、装入流通开口中的连接接管引导。在此,连接接管能够适宜地用于:将接合套筒相对于内缸沿纵向方式保持。这又简化了接合套筒的设计,因为为其无需采取任何特殊措施就可以将其沿纵向方向固定在内缸之内。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连接接管密封地装入孔中,所述孔构成在接合套筒的环周壁部中。由此,接合套筒和连接接管成为一个单元,在所述单元中将流体连接从内缸引导到阻尼阀中。为了密封流体连接,连接接管经由密封环相对于接合套筒密封。此外,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能够提出:接合套筒在其每个轴向端部处经由密封环相对于内缸的内侧面密封。为了在接合套筒和内缸的内侧面之间密封,适当地能够使用符合标准的密封环、也称为O形环。为此,接合套筒可以分别具有环绕的容纳槽,相应的密封环装入所述容纳槽中。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在接合套筒的环周壁部中构成至少一个另外的孔以装入另一连接接管。由此存在还将另外的构件连接于内缸的工作腔的可行性。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接合套筒以能沿内缸的纵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定位在内缸中。这尤其意味着简化了安装过程,因为接合套筒起初不必精确地定位在纵向位置中,而是在安装连接接管之前不久进行最终的纵向定位即可。
因为接合套筒不是进行承载的或结构上受负荷的构件,所以可以将接合套筒构成为塑料构件。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以另外的特征、细节和优点来阐述本发明。在此,所述附图仅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其中示出
图1示出具有可调节的阻尼力的三管式减振器的原理图,和
图2示出具有阻尼阀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联接的减振器的下部区域的细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30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