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桁架吊装方法及其钢筋桁架吊装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82607.2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孙爱祥;刘越;潘兆龙;谷红燕;徐会海;朱红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14 | 分类号: | B66C1/14;B66C13/08;E04G2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1 | 代理人: | 柳强 |
| 地址: | 21152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桁架 吊装 方法 及其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吊装方法及其钢筋桁架吊装工装,通过将所述吊绳穿过所述横梁下端的所述第二吊耳板,在将所述吊绳与所述吊钩连接,再将所述吊钩穿过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三吊耳板,所述杠杆穿过钢筋桁架板本身,再与位于所述横梁另一端的所述吊钩连接,以此使吊装工具连接稳固,使用时,通过所述吊钩勾住绑扎好的堆垛钢筋桁架楼承板,再将吊车的挂钩挂入所述第一吊耳板的吊装孔内,以此实现钢筋桁架楼承板吊运装车,使用人员根据调节吊绳两端距离以保证起吊平稳,进而使钢筋桁架在吊装过程中保持两端水平,从而使钢筋桁架的两端能够同时就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桁架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桁架吊装方法及其钢筋桁架吊装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钢结构建筑工期短,机械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效率高,钢材可回收利用利于环保,建筑行业越来越多采用钢结构。目前工业建筑中的钢桁架多采用整体吊装就位的工艺方法,吊装时通常采用吊车、吊钩、钢丝绳和索具卸扣(俗称吊装环)捆绑吊装钢桁架的上下弦的吊装工艺方法。
这种工艺方法由于钢桁架安装位置多是倾斜一定角度的,单车吊装时通过计算确定吊点位置和钢丝绳的长度,利用两端钢丝绳的长短之差调整桁架倾斜角度,但因桁架的结构特点,吊装过程中利用钢丝绳的长度调整桁架倾斜角度时不易控制,从而造成桁架就位吊装时,桁架的一端先落地,使得桁架两端不能同时就位,导致桁架的就位位置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桁架吊装方法及其钢筋桁架吊装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装过程中利用钢丝绳的长度调整桁架倾斜角度时不易控制,从而造成桁架就位吊装时,桁架的一端先落地,使得桁架两端不能同时就位,导致桁架的就位位置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钢筋桁架吊装工装,包括横梁、第一吊耳板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吊耳板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梁的一侧;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吊耳板、吊绳、吊钩、杠杆、第三吊耳板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吊耳板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梁远离所述第一吊耳板的一侧,所述吊绳与所述第二吊耳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吊耳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吊绳远离所述第二吊耳板的一侧,所述杠杆与所述吊钩可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吊钩远离所述吊绳的一侧,所述第三吊耳板与所述杠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吊钩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杠杆靠近所述吊钩的一侧;所述杠杆具有外接螺纹,所述外接螺纹位于所述杠杆的外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抵块和反向螺栓,所述限位抵块与所述杠杆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外接螺纹配合,且位于所述杠杆靠近所述外接螺纹的一侧,所述反向螺栓与所述杠杆滑动连接,并与所述限位抵块抵接,且与所述外接螺纹配合,所述反向螺栓位于所述杠杆靠近所述限位抵块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吊耳板具有第一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吊耳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并贯穿所述第一吊耳板。
其中,所述第二吊耳板具有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二吊装孔位于所述第二吊耳板靠近所述吊绳的一侧,并贯穿所述第二吊耳板;所述吊绳贯穿所述第二吊装孔。
其中,所述第三吊耳板具有第三吊装孔,所述第三吊装孔位于所述第三吊耳板靠近所述吊钩的一侧,并贯穿所述第三吊耳板;所述吊钩与所述第三吊装孔配合。
一种钢筋桁架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两根吊绳的顶端分别穿过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二吊耳板,两根所述吊绳的底端分别与吊钩连接,调节所述吊绳在所述第二吊耳板和所述吊钩之间的长度,使所述杠杆保持水平;
将位于所述横梁一端的所述吊钩穿过位于杠杆一端的第三吊耳板,将所述杠杆的另一端穿过钢筋桁架板;
将所述杠杆穿过钢筋桁架板一端的所述第三吊耳板与位于所述横梁另一端的所述吊钩扣接,使所述杠杆的两端与所述吊钩连接;
将吊车的挂钩挂入第一吊耳板内,通过液压支撑臂对所述横梁进行起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2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恒温加热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筛除结构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装车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