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1826.9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6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锐;杨佩;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2;H01Q15/14;H01Q15/24;H01Q21/24;H01Q1/24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陈宏社;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面 剖面 极化 涡旋 波折 透射 天线 | ||
1.一种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透射镜(1)、副反射镜(2)、支撑结构(3)和馈源(4),其中:
所述主透射镜(1),包括M×N个周期性排布的第一超表面单元(11),M≥8,N≥8;所述第一超表面单元(11)包括上下层叠的第一介质基板(111)和第二介质基板(112);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11)的上表面印制有中心蚀刻C型缝隙的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该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的任意一条直径与圆周的两个交汇点位置各蚀刻一个矩形缺口,每个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绕着其中心轴线旋转,旋转方向根据该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所在位置的相位补偿值ΦM(x1,y1)确定,用于实现圆极化涡旋波特性;所述第二介质基板(112)的上表面印制有蚀刻漏波缝隙的金属贴片(1121),下表面印制有中心蚀刻C型缝隙的第二圆形金属贴片(1122);所述第一介质基板(111)上表面印制的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与其在第二介质基板(112)下表面对应位置印制的第二圆形金属贴片(1122)通过金属化过孔(113)连接;
所述副反射镜(2),包括P×Q个周期性排布的第二超表面单元(21),P≤M,Q≤N,且中心镂空;所述第二超表面单元(21),包括第三介质基板(211)、印制在第三介质基板(211)上表面的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212)和下表面的金属地板(213),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212)的开口尺寸通过其所在位置的相位补偿值ΦS(x2,y2)确定,ΦS(x2,y2)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2和y2分别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212)的中心坐标,f1为主透射镜(1)的焦距,Φ0为任意常数相位值;
所述主透射镜(1)中第一超表面单元(11)包含的第二介质基板(112)的下表面面向副反射镜(2)一侧;所述副反射镜(2)通过非金属材料的支撑结构(3)固定在主透射镜(1)的四分之一焦距位置;所述馈源(4)固定在副反射镜(2)的中心镂空位置,且该馈源(4)的相位中心位于副反射镜(2)的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透射镜(1)与副反射镜(2)的中心法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中心蚀刻的C型缝隙,与第二圆形金属贴片(1122)中心蚀刻的C型缝隙的结构相同,且C型缝隙中心位于其所在的圆形金属贴片的中心法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开口环形金属贴片(212),包括第一方形环金属贴片(2122)和嵌套在其内的第二方形环金属贴片(2121),该两个方形环金属贴片的一对对角上设置有开口,另一对对角通过矩形金属条(21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4),采用矩形喇叭天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超表面的低剖面圆极化涡旋波折叠透射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所在位置的相位补偿值ΦM(x1,y1)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自由空间中的波数,x1和y1分别为第一圆形金属贴片(1111)的中心坐标,f1为主透射镜(1)的焦距,l为涡旋波的模式,Φ0为任意常数相位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18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