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81669.1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1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靳湾湾;贺星;刘安东;颜东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卢艳民 |
| 地址: | 2018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使用 导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包括针管、针座和保护套,所述针管由从前至后依次相连通的针管末段、针管中段和针管刃口组成,所述针管上开设有针管凹槽,所述针管凹槽起于所述针管刃口,止于所述针管中段或针管末段的前端面;所述针座包括从左至右依次相连的左侧翼、V型中央段和右侧翼;所述针管的针管末段和针管中段的前部分嵌入在所述V型中央段的针管卡槽内,且所述针管的针管末段插接在所述针管插口内;所述V型尖端卡接在所述保护套内。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便于操作者快速精准地将钝针刺入进针点,针座取放方便,可以大大减少滑落、针管污染、穿刺失败出现的次数概率,让钝针注射更为舒适、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疗美容领域中,手术类项目常见的包括眼睑整形术、隆鼻、丰胸、面部重塑;非手术类项目则分为注射项目(如透明质酸、肉毒素等)与非注射项目(如光疗、冷冻等)。其中,注射美容因方便、快速、无痕的特点受到了大量求美者的青睐。注射美容,即注射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的生物兼容性材料于人体的真皮层或皮下,以减少皮肤皱褶或塑型的美容方法。在该类美容方法的注射材料中,透明质酸与自体脂肪目前的使用较为广泛,仅次于肉毒素注射。目前,注射针因针尖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锐针与钝针。对于透明质酸面部注射填充,锐针较短,偏尖锐,进针点较多,较适合注射面积小且精细的部位,如鼻唇沟。另外,锐针注射后出现了淤血、肿胀,乃至血管栓塞导致皮肤坏死、失明等严重并发症,最终使面容受到损毁。为解决锐针注射的问题,钝针注射方法应运而生。与锐针相比,钝针更长(5cm至10cm,亦可更长),无锋无刃,较柔韧,进针点少,适于大面积的部位(如额头、泪沟)进行扇形或交叉填充,可到达较远的位置注射,且能够降低淤血、肿胀、血管栓塞等的风险。使用钝针填充注射时,由于钝针无法进行皮肉注射,需先行使用锐针于进针点破皮开孔,将锐针拔出后,操作人员用手捏起破皮处的皮肤,仔细观察以找到刚刚开的孔,使钝针从开孔处(即进针点)进入填充注射区域。使用现有的锐针破皮开孔,之后寻找所开之孔时,往往比较困难,降低了操作的准确性。倘若无法顺利找到开孔处,仍需锐针再行穿刺。另外,现有锐针的针座通常呈现圆锥状,取用或放置时容易滑脱、滚落,造成针管污染或穿刺失败。因此,采用现有锐针进行破皮开孔,不仅让操作者费神费力费时,使得求美者感到不适,还降低了钝针注射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便于操作者快速精准地将钝针刺入进针点,针座取放方便,可以大大减少滑落、针管污染、穿刺失败出现的次数概率,让钝针注射更为舒适、安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包括针管、针座和保护套,其中:
所述针管由从前至后依次相连通的针管末段、针管中段和针管刃口组成,所述针管上开设有针管凹槽,所述针管凹槽起于所述针管刃口,止于所述针管中段或针管末段的前端面;
所述针座包括从左至右依次相连的左侧翼、V型中央段和右侧翼,所述V型中央段的后部呈顶端面向后下方倾斜的V型尖端;所述V型中央段的槽底的上表面纵向开设有针管卡槽,所述针管卡槽的前部设置有针座末端,所述针座末端上纵向开设有与针管卡槽连通的针管插口;
所述针管的针管末段和针管中段的前部分嵌入在所述V型中央段的针管卡槽内,且所述针管的针管末段插接在所述针管插口内;
所述V型尖端卡接在所述保护套内,且所述针管的针管中段的后部分和针管刃口插接在所述保护套内。
上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其中,所述针管通过焊接、粘接、注塑、铆接或过盈连接固定于所述针座的V型中央段。
上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其中,所述针管刃口的斜面与所述针座的V型中央段在同一方向,所述针管凹槽与针管刃口的斜面在同一方向。
上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破皮导引针,其中,所述针管固定于所述针座的V型中央段上的长度至少为8.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1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泵及其进水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卷曲铺展的汽车太阳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