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80791.7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9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闫东;田亚明;刘煜莉;吴也;王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B64D1/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辉 |
| 地址: | 0655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时间 域航电 接收 设备 自动 投放 装置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转接梁(1)、载荷挂架(2)和异形结构梁(3);
筒形转接梁(1)通过螺栓与无人机机身主承力框连接;载荷挂架(2)上表面通过挂钩与筒形转接梁(1)连接,载荷挂架(2)下表面通过螺栓与异形结构梁(3)上表面连接,异形结构梁(3)下表面与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连接;
挂载飞行时,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收紧在异形结构梁(3)下表面,投放勘查时,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的接收机吊舱滑行下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形结构梁采用金属材料整体切削而成,包括第一部段、过渡段和第二部段,第一部段、过渡段和第二部段上表面平齐,且第一部段、过渡段和第二部段上表面宽度相等;第二部段为矩形平板,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宽度相等;
第一部段主体沿翼展方向的截面为梯形,主体前端沿翼展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第一部段下表面宽于上表面,第一部段厚度大于第二部段,过渡段沿翼展方向的截面为梯形,用于连接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形结构梁(3)下表面与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的连接方式如下:
异形结构梁(3)第一部段下表面前部通过螺栓与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中的电动绞车整流罩固联,异形结构梁(3)第二部段下表面安装有挂架,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吊舱放置在所述挂架中,所述挂架带有纵向导向架;电动绞车通过拖曳线缆与接收机吊舱连接;
挂载飞行时,电动绞车收紧拖曳线缆,将接收机吊舱固定于挂架中,投放勘查时,电动绞车释放拖曳线缆,接收机吊舱沿挂架的纵向导向架滑行下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筒形转接梁1包括金属框(1-1)、碳纤维框(1-2)、金属梁(1-5)、碳纤维梁(1-6)、金属蒙皮(1-3)和碳纤维蒙皮(1-4);
筒形转接梁(1)分为前端框架、后端框架和身部框架,其中身部框架为金属框(1-1),前端框架和后端框架均为碳纤维框(1-2),身部框架外侧固定有金属蒙皮(1-3),碳纤维框(1-2)外侧固定有碳纤维蒙皮(1-4),金属框(1-1)内部安装有金属梁(1-5),碳纤维框(1-2)内部安装有碳纤维梁(1-6);
所述金属框(1-1)上表面加工有金属连接架(1-7),金属连接架(1-7)通过螺栓与无人机机身主承力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蒙皮(1-3)的厚度为5mm,碳纤维蒙皮(1-4)采用蜂窝夹层结构,厚度为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碳纤维蒙皮与碳纤维框通过合模胶直接胶接;金属蒙皮与金属框通过合膜胶胶接,在金属框和金属梁上开设漏胶孔,以增加连接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连接架(1-7)与无人机机身主承力框连接的螺栓直径≤8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载荷挂架(2)上表面通过挂钩与筒形转接梁(1)的金属蒙皮(1-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时间域航电接收设备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挂架的挂钩通过电源线缆及同步线缆与无人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彩虹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079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