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尘缸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0750.8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薛博;袁立敏;黄海广;曲娜;杨制国;张胜男;闫德仁;胡小龙;高海燕;王祯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5/00;A01M29/34;A01M2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尘缸,包括上缸体,下缸体,上防风防虫网,下防护防虫网以及集尘杯;上缸体为中空圆柱形,且下端设有连接上法兰;下缸体为中空圆柱形,且上端设有连接下法兰;上防风防虫网可拆卸连接于上缸体内侧壁;下防护防虫网可拆卸连接于下缸体内侧壁;上缸体与下缸体可拆卸连接,且集尘杯密封压接于上法兰与下法兰之间。本发明由上缸体以及下缸体组合而成,上防风防虫网,下防护防虫网能够防止小型昆虫进入;降低缸内空气流动速度,防止降尘缸内降尘被上方吹过得风二次吹走;且集尘杯便于排水方便降尘收集。本发明结构简单,防虫,防水,使用简单,降尘量测量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降尘缸。
背景技术
降尘是国家测定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在降尘缸中的颗粒物;其反映颗粒物的自然沉降量,用每月沉降于单位面积上颗粒物的重量表示(单位:t/km2·月)。降尘量是反映大气尘粒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
国内专利数据库公开了也一些降尘收集器的专利文献。例如:【名称】野外防风蚀垂直降尘收集器,【专利号】CN201120285243.6,【申请日】2011.08.05,公开一种野外不同梯度垂直降尘收集器,其结构特征是集尘玻璃瓶置于不锈钢保护筒内,瓶口插有不锈钢漏斗,不锈钢漏斗盛有5~10mm玻璃球,玻璃球上遮不锈钢隔离网;敞口不锈钢降尘筒嵌入不锈钢保护筒内,置于支架框内。本发明为收集砾漠地区不同梯度的垂直降落的沙尘提供试验手段,为研究砾漠地区风沙流增添了资料数据。
例如:【名称】降尘收集器,【专利号】CN201810428714.0,【申请日】2018.05.07降尘收集器,包括直圆筒状的缸体,缸体的内部设置有圆形漏斗,圆形漏斗包括圆锥形的收集部以及与收集部中心连接的圆筒状的注入部,收集部面向缸体的圆形开口,注入部指向缸体的底部,收集部的外边缘与缸体的内壁无缝焊接在一起,收集部的中部向下倾斜,收集部与缸体的中轴线成45度夹角,还包括自动称重器,自动称重器包括称重托盘、称重传感器、电池、数据采集器,称重托盘用于承接降尘,称重托盘设置于缸体的底部,称重传感器设置于称重托盘的下方,称重传感器与电池连接,数据采集器与称重传感器连接。
然而降尘收集器采集的是降尘量,仅仅是只靠重力沉降在降尘缸中的颗粒物,因为应除去树叶、鸟粪、昆虫、花絮等物品的影响,但是上述专利有一定的智能化但是还是存在以下实际问题:
1、夏天积水,筒内积水后很难快速蒸发干,在积水期间筒内长青苔并吸引各种昆虫进来,水干后,青苔和昆虫的残骸比降尘要多得多,根本无法测量降尘;
2、冬季降雪融化后结冰很容易把缸撑破,另外,冰面抬高了底部和筒口的距离,容易造成风把降尘带出筒外的情况,冬去春来时也会出现上述情况;
3、降尘在风力的作用下会从降尘缸里再次被吹出去;
4、收集降尘时,人工用毛刷清理、倒出降尘时会造成降尘损失,毛刷本身也会粘附一部分降尘,尤其在野外有风的情况下操作时更容易造成严重的降尘损失;
5、从降尘的收集到最后测量完成的全部过程中,也会出现静电吸附、包装袋损坏及人为操作失误等情况,造成降尘的缺失。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虫,防水,防鸟,使用简单,降尘量测量精确的一种降尘缸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防虫,防水,防鸟,使用简单,降尘量测量精确的一种降尘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尘缸,包括上缸体,下缸体,上防风防虫网,下防护防虫网以及集尘杯。
所述上缸体为中空圆柱形,且下端设有连接上法兰;
所述下缸体为中空圆柱形,且上端设有连接下法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07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通道湿膜换热器热交换方法
- 下一篇:蒸发器补气增焓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