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上菜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0489.1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1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卜王辉;杨益;王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9/08;B25J9/16;B25J19/02;A47G2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李新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上菜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上菜机器人,包括运动底座(E)、设于运动底座(E)上的盘架(B)、设于运动底座(E)上并套设在盘架(B)外的外壳框架(A)和智能互交控制机构,所述盘架(B)包括成对竖直设置的固定支撑架(B1)、设于固定支撑架(B1)上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多个设于成对第一传动机构之间的盛菜组件,所述外壳框架(A)包括用于呈菜的外壳门(A2),所述外壳门(A2)包括外壳门主体(A2‑1)和呈菜组件,所述外壳门主体(A2‑1)上开有供菜进出的呈菜口(A2‑7),所述呈菜组件活动位于呈菜口(A2‑7)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送餐取餐,同时实现了对餐盘的密封性保管,防止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菜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餐饮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升高和智能机器人的普遍化,许多餐厅开始引用智能机器人进行送餐,智能送餐机器人不仅能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其智能的可视化效果也满足了广大顾客的娱乐需求,为餐厅带来更多的话题点,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市场前景广阔。
尽管近几年来已经推出了较多款式并基于不同原理的自动上菜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的适应性依然不够。很多自动上菜机器人依旧需要轨道进行运行,安装成本较高,且并不美观。还有一些具有移动底座的自动上菜机器人,难以实现多个菜品的同时运送,部分机器人还需要手工充电,也有部分机器人为了实现多个菜品的运送,使得顾客需要离开座位取餐或者需要服务员帮助取餐,造成取餐不便。
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和需求,需要对现有的上菜机器人进行革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动上菜机器人,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送餐取餐,同时实现了对餐盘的密封性保管,防止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上菜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运动底座、设于运动底座上的盘架、设于运动底座上并套设在盘架外的外壳框架和智能互交控制机构,所述盘架包括成对竖直设置的固定支撑架、设于固定支撑架上的第一传动机构以及多个设于成对第一传动机构之间的盛菜组件,所述外壳框架包括用于呈菜的外壳门,所述外壳门包括外壳门主体和呈菜组件,所述外壳门主体上开有供菜进出的呈菜口,所述呈菜组件活动位于呈菜口中。
所述外壳框架还包括设于运动底座上的底板、第一侧板、背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背板、第二侧板和外壳门依次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外壳门和第二侧板铰接,工作人员可通过门把手开启外壳门,进行上菜,清理,维修等工作,所述第一侧板、背板及第二侧板分别通过卡扣与底板进行连接,具有一定的密封性,防止自动上菜机器人意外侧翻之后,菜品溅出的酱汁腐蚀重要元器件,所述底板通过紧固螺钉安装于运动底座上,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通过螺钉与背板进行连接,对内部的盘架与顶部的互交模块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外壳框架可于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对菜品实现保护,而且第一侧板、背板及第二侧板同盘架之间存在等距间隙,为智能互交控制机构散热。
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均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距离地面600mm,在自动上菜机器人上菜过程中,检测周围环境,防止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04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