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879472.4 申请日: 2020-08-27
公开(公告)号: CN112012009B 公开(公告)日: 2023-04-07
发明(设计)人: 唐昶宇;范美坤;王东梅;龚正君;江水苹;晁生茂;邵虹;刘颖彘 申请(专利权)人: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D06M11/83 分类号: D06M11/83;B22F9/24;B22F1/054;C23C18/44;B82Y40/00;B01D46/00;B82Y30/00;D06M101/06
代理公司: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代理人: 何凡
地址: 610200 四川省成***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疏水 杀菌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AgNO3加入乙醇水溶液中,拌匀,得混合溶液一;向混合溶液一中滴加氨溶液,直至混合溶液一底部沉淀完全消失,得混合溶液二;向混合溶液二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清洁的基体材料,同时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取出基体材料,用水冲洗,再次将基体材料浸入溶液中,重复上述操作3‑4次,最后将基体材料烘干;将干燥基体材料进行UV照射,制得超疏水杀菌材料。该杀菌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杀菌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疏水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民众对于抗细菌、抗病毒过滤材料给予了空前的关注。目前的抗病毒口罩主要是基于喷熔基体材料的产生的静电和过滤实现对人体的防护,这种无纺布口罩不能杀灭细菌、病毒的活性,仅是通过物理过滤作用将细菌病毒隔离,因而使用一定时间的口罩材料将会集聚一定的细菌、病毒,存在潜在的二次感染的情况,并且这种口罩使用时间短,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处理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目前的杀菌口罩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在口罩夹层中设置杀菌叠层,该类型的口罩厚重、透气性较差;另一种是通过具有抗菌涂层的无纺布材料直接制成,但是这种口罩对于无纺布的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制备具有抗菌涂层的无纺布材料的操作过程较复杂,不易操作,且抗菌涂层一般为有亲水性的材料,导致原本疏水的口罩表面容易被水润湿,无法抵挡飞溅的血液、口沫的润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日益增强;目前,空气净化器产品主流是以空气除霾、室内除醛为主,对专门杀菌材料的布局得不多;现有的杀菌的净化器主要以滤网过滤拦截细菌为主,对拦截后的细菌无法实现杀灭,因此,研发出一种可以杀灭细菌的滤网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孔的无纺布、滤网表面构建多功能杀菌材料对提高过滤材料的防病毒细菌能力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疏水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可有效解决现有的杀菌材料存在的制备方法复杂,不易操作以及杀菌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疏水杀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AgNO3加入乙醇水溶液中,拌匀,得混合溶液一;

(2)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一中滴加氨溶液,直至混合溶液一底部沉淀完全消失,得混合溶液二;

(3)向步骤(2)的混合溶液二中同时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清洁基体材料,并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取出基体材料,用水冲洗,再次将基体材料浸入溶液中超声处理,重复上述操作3-4次,最后将基体材料烘干;

(4)将步骤(3)中干燥的基体材料进行UV照射,制得。

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将AgNO3加入乙醇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氨溶液后,AgNO3与氨溶液反应形成氢氧化银沉淀,氢氧化银沉淀继续与氨溶液反应形成氢氧化二氨合银,然后向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作为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漂浮于溶液中,同时将用乙醇和纯水清洗干净的基体材料也加入该溶液中,使得纳米银便立刻沉积在基体材料上,进行超声处理,加速纳米银沉积速度和沉积效果,提高纳米银沉积的稳定性,每次沉积完成后,用清水将未负载或者负载不稳定的纳米银和其他杂质冲洗掉,然后通过多次沉积,使得基体材料表面均匀负载有纳米银,最后进行干燥,便得到具有杀菌功能的基体材料,基体材料表面的纳米银可有效杀灭细菌,提高杀菌效果。将负载有纳米银的基体材料进行UV照射,使得基体材料表面残留的葡萄糖等有机物在紫外照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键断裂,产生疏水有机碎片,并且导致C-H、C-C等非极性键重排,使得基体材料表面形成疏水表面,防止携带有细菌的飞沫等进入基体材料内部,进一步提高抗菌性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未经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94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